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以名取义”的科研态度要不得——读《西方经济学习与教

  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国内3个影响力最大、会员最多的经济学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www.ce.cn)、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www.efnchina.com)和人大经济论坛(www.pinggu.org)携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我读人大社经济学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本文获优秀奖。

  俗语云“以貌取人”就是指凭借外貌表征来判断一个人的全部,包括内涵。读书的时候也会采取这种态度,根据书名来判断其内容,即“以名取义”。然而有时候,一些表面信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主观性决断所得出的结论却与实际情况相悖。此感悟正是在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习与教学手册》过程中所得。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初得此书是由于教学的需要,学院进了一批并要求相关教师领取。虽本人所教授课程《国际贸易时务》并非所限定的范围,但是一听说编者为高鸿业——高大师,加之书数量充裕,恋书癖的毛病马上发作了,并未详询书名就采取厚脸皮的策略强征了一本。拿到手后一看书名,心中就凉了半截,立刻做出判断,应该是高老的《西方经济学》的教辅用书。看了目录的第一页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不过是给出各个章节的答案罢了,不禁感叹:市场经济,士风日下啊!大师也不能免俗啊。欣喜之情荡然无存,悻悻然将其束之高阁了。

  2.牛刀小试才识宝

  2005年,基金投资捕获了全国人民的心,成为了当时的宠儿。就连门口卖菜的老年妇女也要在清晨丢下本职工作的阵地菜摊子和众人一起在银行的门口排成长龙,仿佛又回到80年代初买秋菜的场景了,人人都希望能够让自己手里相对不多的资金有机会兑换成为相应份额的基金;如果实现,就如同抱了一只会下蛋的母鸡,等着收钱吧,这就是当时老百姓的心态。谁会想到现如今的全球金融风暴的来临那?

  当时,基金公司开发基金的本事着实了得,让人眼花缭乱。一日,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询问关于经济方面的理论,因为这位老兄所购的这支基金一再宣传自己是基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进行投资的。既然有了理论的渲染自然是招来众人的推崇。然而至于理论的内涵,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加入过多的主观意识的猜测。本人拿出上课的尽头进行讲解,但是由于理论过多,朋友还是没有融会贯通,明显能够听出失望的情绪。撂下电话后,教师的职业病就发作了,怎么样才能将这个理论讲解的通俗易懂那,二话不说,打开电脑查找适宜的讲解。经过一番查找,发现某个网页上的解释不光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人有了那种捅破窗户纸的快感。马上给朋友来个现买现卖,效果非常的好。返回来再研读那个网页,发现出处就是那本《西方经济学习与教学手册》,家里原来还有这个宝贝那!赶忙从书架上把它请下来,拂去尘土,秉烛夜读。

  3.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本书册作为高老师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相配套的辅助性教材,提供与上述教材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极大的丰富和深化了对教材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尤其是初学者的学习,而对教师而言,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该书共分七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可以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有选择的阅读。第一部分,习题解答。它是针对教材的课后题目给出答案。不同于一般参考书,该书给出的答案清晰明了,同时又有一定扩展,起到了发散思维的作用。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这一部分充分的考虑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需要。单纯的理论讲解,只会使理论孤立化,不利于理解,也无法使其正确的应用。案例分析这一部分的设置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同时丰富了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论背景的了解对于理论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那这也是第三部分重要理论的背景资料的编写应该是基于以上原因。其余部分为“重要文献介绍”、“难题释疑”、“教学内容扩充”、“经济学家传记”,每个部分既是独立的又相互之间密不可分。书中的内容限于篇幅的原因无法一一详细的介绍。总之,这是我们学习经济学时的一本很好的参考手册其中好处只有身临其境才可体味,非言语描述所能达到。当然,这本书也有其不足的一面,突出表现在没有为书设置索引,尤其是英文索引,有些不利于读者扩展阅读。

  结语

  这本优秀的书籍不仅仅让我在知识上得到巩固与扩充,由于资料的丰富而在授课方面变得更加自信,重要的是真正的体会到进行科研工作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作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切忌在工作过程中片面简单的从表面信息来判断事物的本质,这往往导致错过了科研的切入点,造成遗憾。读书不是为了挑作者的毛病而进行批判。即要发现不足,同时重要的是总结精华。总之,通过读此书让我切身的体会到“以名取义”的科研态度要不得。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