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的两面性

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们用不同的腔调呼唤着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好像是上帝之手,能够把中国人从贫困和封闭中拯救出来。然而英国经济学家安东尼·道顿却在这本《经济学的两面性》中向人们提出忠告说:“对经济学和对任何一种事物一样,都要冷静地看到其两面性”,亚当·斯密描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时而拥抱我们,时而抽打我们的耳光”。

因为他们的预言屡屡失败,人们给经济学家们起了各种难听的称号:巫婆神汉、江湖术士。经济学家们摇唇鼓舌,把一个个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解释得貌似合情合理,但是,令人反感的是,他们用同一个范式能导出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很像是早年间中国落地卦摊上铁嘴算命先生的“两头堵”。道顿说,“按照流行的经济理论,同样一项经济政策,既可以解释为有利于增加就业,也可以解释为可能增加失业,关键在于由哪一位经济学权威来进行解释。”道顿这个另类经济学家不但对经济学有些微词,还顺藤摸瓜对经济学的研究传统和现代经济学术制度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经济学不像物理学化学那样可以用严格的实验来证明演绎者的判断和它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因此,屡试不爽的经济预言让人们开始感到厌恶。但是能解开这个症结的,又必须是有一定的经济素养的人,于是,像道顿这样试图摆脱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家就应运而生了,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主流经济学,从社会生活中找寻与经济学落地有声的铿锵结论不相一致的现实,反过来质疑经济学。

道顿这样解释他的“经济学的两面性”:“并不是指经济学非黑即白,也不是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的所有帘幕,在所有国家,都戴着两副面具,它们既构成社会阶层,又打碎社会阶层;财富和福利笑脸相迎;贫穷和不安全感露出狰狞面孔;盈利和亏损;繁荣和衰退;增长与萎缩;希望和绝望;收入两极分化。”

我在阅读他的这本书的时候,也同样用着怀疑正统经济学的眼光,发现他的立意与选材也存在着某种漂移:他所找的依据是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中的两极分化,对一部分人的伤害与对另一部分人的报偿同时存在,这是本书的中心内容,但是这不是经济学家们的过错。真正属于经济学家的过错,是没有把这些东西原原本本地总结到经济学理论中来,而是只谈发展,不谈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只谈财富,不谈追逐财富的过程中所拉大的贫富差距。道顿这种对经济学的批判,很像是皇帝老子因为天上出现了彗星要打钦天监的板子一样,灾星不是他们造成的,他们只是没有发现并及时报告而已。

经济学应当像摄像机一样,把现实予以充分显示,要既有高光又有阴影,既要炫耀财富的产生和堆积,也要揭露财富流走以后造成的对传统文化和资源的破坏,华尔街的富庶与中非钻石矿坑边的白骨都是现代经济巨轮的产物,为什么顾此而不言他?同样的事情又来到了中国,新贵们暖绒绒的羊绒衫、燕窝粥里的发菜团与河套地区日益沙化的土壤本来是首尾相连的经济链条的两端,可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包括企业家)为了“发展”只看前面,不顾后者。

我读道顿的这本书,始终也脱不开中国情结。经济学在20世纪虽然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它还远未成熟,它的基础和肢体还远未“钙化”,它仅仅是刚刚从基督教文化圈里冲出来,对于东亚文化、中国传统这些他们读不懂的新氛围,经济学早已现出了茫然之态。中国人不能全指望他们来解这个惑,到西方去取经,有用的也多是方法上的学习和借鉴,以及像道顿教授等反思派经济学家们那种面对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冲突时所持有的怀疑和思考的精神。

经济现实中的冲突,应当表现到经济学理论中来。这是我读过道顿这本书之后的最简洁的体会心得。其次就是想呼吁中国经济学家们:放下架子和岸然道貌。在前来咨询的政客面前少一点指手划脚,多劝他们听一听各种不同的看法,尤其是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在对青年的训导过程中,少一些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多介绍一些资料获取的方法和分析的过程,留给青年人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如果青年人(不光是学经济的)直接读一读《经济学的两面性》,也能打破一些传统教育体制造成的人们对“学问”和“学问家”们的盲目崇拜,多少能体会一下思想和学术自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作者所举出的大量生动的实例和提供的丰富信息中,体会一下在现实生活面前,那些以主流自居的经济学理论有时会现出多么苍白无力的窘态和多么脱离实际而依旧自我感觉良好。

《经济学的两面性》(英)安东尼·道顿著 刘立 姜浩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