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为了中国自己的宏观经济学——评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

编者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经指出,哈佛大学有两个知名教授各写了一本宏观经济学,其中一本没有销路,另一本极为畅销,畅销的这本书就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梁晶工作室策划的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中文版本月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全新的结构概括了当前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内容丰富,而且写作风格通俗、易懂,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世纪之交的宏观经济学全貌。

宏观经济学是最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它研究的问题是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里的著名论战都来源于特定经济,特定时期的重大经济问题。由于当代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在欧美,尤其是北美,所以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兴奋点多半是北美经济中的事。我常常和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美国同事们开玩笑,我说你们搞的是“美国经济学”,我们外国人不感兴趣。的确,海外的中国经济学家,专攻宏观的人是很少的。这当然不等于说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不多,恰恰相反,中国经济里的宏观问题非常多。“美国经济学”里面当然没有中国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其研究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所以,翻译出版一些高水平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论著,以推动建立一门“中国经济学”式的宏观经济学,非常有必要。翻译出版现代宏观经济学教课书,正是这“重点工程”的第一步。

过去二十年以来,现代经济学的技术性,严谨性大大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性,政策性似乎不及以前那么强了。学术争论往往局限于技术假设及其统计检验的范畴。那个“凯恩斯主义对芝加哥学派”,“两个剑桥之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这并不代表宏观经济学不关心大问题了,不争论了。宏观经济学里面还是有不同的学术派系。这完全反映在教科书的写法上,因为教科书是灌输一种思想,一种立场的最重要的渠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宏观经济学最根本的争论是一个经济中的价格是不是随时随地自由浮动的,市场是不是供求平衡的。假如价格不是完全灵活浮动的,那么总需求就不一定总等于总供给,总需求这一概念才会有意义,政策干预才有必要。否则,总需求这一概念就该“失业”了,政府政策也应该“下岗”了。前一个观点是凯恩斯主义的出发点,后者则是芝加哥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信条。

曼昆对凯恩斯主义传统有着重大的贡献。曼昆出道在那个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学派风行的八十年代。曼昆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里提出了一个“菜单成本”理论,立即成为对理性预期学派最为有力的回应。这一理论认为,当经济情况出现小的波动,单个厂商往往不会马上变动价格,因为重新定价是有成本的(例如重印菜单的费用)。问题在于,如果每个厂商都不变更价格,那么整体价格水平就会大大偏离合理价格水平,导致总体供需失衡.这就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了一个理性的(即,符合个体经济行为的)微观基础。

曼昆的理论创新给那些被理性预期学派搞得灰头土脸的美国东西两岸经济学家们带来了福音。由此,曼昆的学术生涯用平步青云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毕业不到五年,哈佛,MIT争相以终身教授相聘,最后当然是哈佛占了上风。位于美国东岸的哈佛大学一般被认为是坚守凯恩斯主义和政府干预政策的大本营,维护凯恩斯主义传统(不一定是凯恩斯主义的教条)责无旁贷。这个重任就这样落在了曼昆这个"神童教授"的肩上。我当时正在哈佛读书,身临其境,师生门议论很多,但当学生的,学术阅历太浅,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现在有时回味回味,能体会出一点历史意义。真所谓时事造英雄,一场学术大辩论,一个学派的大危机,摧枯拉朽,推陈出新,呼唤出新一代学术之骄子。

一代学术之骄子自然是有相当的战略眼光的。曼昆写作《宏观经济学》正是如此,我可以说是半个见证人。记得那是在1988年左右,曼昆还没坐上哈佛终身教授的宝座,仅仅是个助理教授。他的办公室在经济系大楼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和我这个经济系兼职计算机技术员的办公室很近。有几天,某出版社的编辑不断来找他,讨论写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事情,动作之大,研讨之深入,无须打听,悉入旁人之耳。我当时十分不解,为什么一个尚未出道的年轻学者会介入教科书这一行当。这一般是成名学者干的事,而且往往是以商业动机为主。

现在看来,曼昆这步棋的确是大手笔。因为要立一个学派,必须得从教科书入手。对自己终身教授的评定相当自信的曼昆,早已看准了这一点。实际上,近十几年来哈佛经济系从维持学术地位出发,也聘用了个别极端自由主义者,如宏观经济学家巴罗(Barro)。几年后加盟哈佛的巴罗,也写了一本以自由主义为基调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这不光在校外,在校内也形成了龙虎相争的局面。据老同学们说,在哈佛,曼昆与巴罗在宏观课程的教学和教科书的使用上,有明确的市场划分协议,这就体现出教科书的重要性。

曼昆的这本书对我们中国经济学家有什么启发意义呢?上面已经说了,就整个当代宏观经济学而言,它对于中国的宏观问题不一定马上派得上用场,因为它是以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为观测对象的。但是其基本思路是很有用的,比如从个体行为出发研究宏观问题。从这一基本思路看,以曼昆为代表的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最切合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国的市场失灵太普遍了,所以宏观上表现出的问题可以借鉴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总而言之,我认为翻译出版曼昆的这本《宏观经济学》和他当年及早动笔写作此书一样,是非常有眼光之举。为此,我向各界有关人士郑重推荐本书。

(李稻葵:毕业于清华大学,1992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戴维森研究所研究员,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