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制度、历史与经济表现—来自印度殖民历史的证据

文/段雨晨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2014级研究生

由麻省理工大学的Abhijiti Banerjee教授和哈佛大学的Lakshmi Iyer副教授合作撰写的文章History, Institutions, and Eonomic Performance: The Legacy of Colonial Land Tenure Systems in India发表于Amercian Economic Review 2005年9月刊。这篇文章讨论了印度殖民历史上土地税收制度对经济表现的影响。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土地税收制度对经济有长期显著地影响,实行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的产出、投资、教育、居民健康水平等都显著低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

一、制度背景

土地税收是历史上印度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也是殖民政府主要收入。在英国殖民时期,土地税收制度安排界定了直接向殖民政府缴纳税收的主体。主要有以下三种安排:

第一种是地主土地所有制(landlord-based),也称为柴明达尔(zamindari),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柴明达尔成为地主,所收收成的10/11上缴殖民政府,收租权利可以层层转租。地主大部分居住在城市,只关心榨取高额地租,不关心农业生产。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土地所有权分割,阻碍印度农村生产力发展。第二种是农民土地所有制(individual cultivator-based)也可称作莱特瓦尔(raiyatwari)。农民是土地所有者,直接向政府交税,其赋税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肥沃程度和每年的收成的变化而变化。第三种是村社土地所有制(village-based)又称马哈瓦尔(mahalwari)。这种制度是按庄地定税,庄地原为封建主占有的,以封建主为纳税人,原为村社集体占有的,以村社为纳税人。实行这种制度的地区很少,并且在印度独立前夕就不复存在了。图1描绘了印度不同地区的制度选择。

 

二、制度影响机制

在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初期,殖民政府首先将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划入管辖范围,在这些地区为了加强控制,实行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对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管理稍弱,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生产条件较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经济表现却低于生产条件较差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人们不禁会将此种差异归因于不同的土地制度,更重要的是在印度殖民时代结束后,原有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后,两种地区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原有制度依然对经济产出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本文致力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同土地制度地区间经济表现存在差异?为什么即使在土地制度废除之后原有影响和差异依然存在?作者列出了三个可能的解释。

第一,土地税收制度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的财富分配状况的差异。并且这种财富分配差异会持续存在。

 

 

 

图A显示了1885年不同土地所有制地区间的财富分配状况,农民土地所有制占比越高的地区,基尼系数越低,财富分配状况越公平。图B显示了1948年北方邦内相似的状况,一个地区内部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比例关系。首先,由于农业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的地主只关心收取租金,不关心农业生产,没有动力向土地进行投资,也不愿承担投资风险。而在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农民是土地的耕作者和投资受益者,他们虽有动力对土地进行投资,但其缺乏经济实力。其次,土地分配状况还涉及到委托代理问题。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缺乏激励,生产积极性不足。相反,在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的自耕农其税后生产所得都可以归自己所有,生产积极性较大。最后,财富分配的区别将导致不同所有制地区间政治利益和政治阶级的分化。

第二,不同税收制度地区政治环境存在差异。在地主所有制地区,地主必须拥有大量的政治权力来确保其收租以及对未交租的进行处罚。并且,地主收取的租金的数额具有任意性,不是明晰约定的,这就造成了租种土地农民财产缺乏保障以及与地主关系的恶化。地主多居住于城市里,除了收租与租种农民很少有联系,不关心农业生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致使农业产出低下,农民贫困问题突出。由于长时间的压迫,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运动。农民运动的目的并非要求增加农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是要求没收分割大地主的财产。在此之后,地主更加致力于压制控制农民,阶层之间的矛盾一步步深化。

第三,不同税收制度地区与殖民政府的关系不同。在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殖民政府更易获取税收和农业产品使得殖民政府更有动力向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进行灌溉、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作者发现,英国政府在印度殖民时期里几乎将所有的运河都建设在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具有发展优势。

三、数据

文章结合使用了历史数据与现今数据,所有数据都基于县级层面。选择县级数据而非一级行政区的数据原因有三。第一,由于印度在1956年对一级行政区间边界的重新划定,所以现代印度的行政区划与英国殖民时期的行政区划相比变动很大。但县与县之间的界限几乎没有改变。第二,许多主要的一级行政区在1947年进行了重新组合。第三,使用县级数据可以获得更大的样本量。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数据的缺失,例如GDP、人均资本产出的额数据无法获得。转而使用农业投资、农业产出、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数据。

四、实证研究

文章通过进行如下形式的回归来对比不同土地收税制度地区的农业产出和投资的差异。

 

 

其中,yit是衡量产出的变量(投资、产量)

at 是时间固定效应

NLi是第i个地区农民土地所有制程度的历史测度

Xit是其他控制变量

β 是文章最关心的结果,代表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之间的平均差异。

 

五、制度对农业产出的冲击

1.地理条件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

作者前文曾提到,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的自然条件由于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这种初始条件的差异的客观存在,是保障后续分析有效性的基础。

 

 

表2显示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在地理、作物、人口等方面的差异。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相比,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平均海拔较低,年均降雨量大,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且人口总数大,人口密度较高,更多的人口在农场里工作。由此可见,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并非在初始条件上处于劣势,也就排除了自然条件对经济表现的影响的可能性。

2、农业投资和产出方面的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的灌溉面积和肥料使用率分别比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高出24%和43%。整体农业产量比地主所有制地区高16%,其中,大米高17%,小麦高23%。并且如果去掉Bengal和Bahar这两个地主所有制占比最高的地区样本的话,产出差异将更大。

3.稳健性检验:地理相邻地区

文章基础回归模型中,无法将两个地区间所有差异因素都考虑进来,因此有可能会存在遗漏变量的问题。为了解决遗漏变量问题的一个可行办法就是考虑地理相邻而制度不同的地区间差异。这两组地区地理相邻,几乎所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不同的历史制度。如果在此样本下,两个地区间的农业产量和投资间仍然有显著的差异,则更有理由相信是历史制度的力量造成了地区间农业产出和投资的差异。表4(1)中的回归结果支持了作者基础回归的结论,证明结果稳健。

4、稳健性检验:工具变量法

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第二个方法是选取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作者选用的工具变量是基于其对历史事实的观察,作者观察到在1820年之后归于英国殖民政府管制的地区大多倾向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看到了Madras等地区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成功经验。基于此,作者认为1820-1856年被英国征服管制地区土地所有制的选择不依赖于该地区的特征,只取决于时间因素,且从数据来看,归于英国管制的时间与农业产出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占比都线性无关。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变量。表4第二列的回归证明了使用工具变量后原有结论依然成立。

5、土地制度对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在前文曾指出,殖民政府对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地区投资力度更大,而这些投资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对投资与农业产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作者用灌溉状况、肥料使用状况和高产作物的使用来衡量农业投资。表5的结果显示,灌溉、肥料以及高产作物的推广都对农业总产量、大米产量以及小麦产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作者对于投资这一机制的论述是符合现实经验的。

 

6、地区间的差异何时出现?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历史上实行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的自然条件是优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的。但后来后者各方面的经济表现都优于前者。这种差距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显现的呢?通过对图5中各指标的大致判断,作者认为大约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即1965年左右,地区间的差异开始显著扩大。在表6给出的实证检验中也验证了这一猜想。

                                                                             

 

六、为什么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会落后?

在1965年以后,印度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帮助农民摆脱贫穷的项目,例如Intensive Rural Development,Garibi Hatao,这些项目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推广高产农作物种植、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相比,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从这些项目中收益甚少,没有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会,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作者认为不同地区政治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政治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地方政府对国家减贫项目的态度和回应不同。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地区,政府为支持地区发展投入的资金过少,包括对高产作物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居民健康等方面的投入少于农民土地所有制地区。这些差异导致了两个地区间农业产出、人力资本产出等方面的差距,两个地区间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大,表7的回归结果也支持作者的猜想。

来源:阿拉丁神灯读书会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