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欧怀琳:酱油男的困惑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也,所以我们才会有我是出来打酱油的酱油男。不过我对酱油男打的是什么样的酱油始终在有点拿不准,事实上在大陆,我上超市买酱油也很烦恼,所以我想他也该是被挑选酱油的困惑烦死了,所以突然在街头给人抓住做访问才会爆出一句:“我是来打酱油的。”言下之意--烦着呢,别搞我。

  事实上我口味重,并且还是孔夫子食不厌精论的忠实信徒,在我乃至一般人的感觉里,这酱油嘛再怎么变化还应该是咸的,不过这原来却是一种误解。某次回大陆吃饭时点了点酱油,突然发现这酱油居然是咸中带甜的!这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我的味蕾冲击更大。我就奇怪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酱油有甜味了?酱油应不应该有甜味呢?答案是可以有,酱油作为佐料要求就是鲜甜嘛,不过我对MIC的产品一贯的不大放心,毕竟这个甜甜的出奇。所以好好的端详了一下酱油瓶上的标签,看看都加了些什么配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原来里面还加了白砂糖,看来这甜味主要是他的贡献了。

  实际上即使是不加白糖的酱油也是含糖的,这个来自酿造酱油的原料,根据我在高雄卫生所看到的资料,里面说这个不加糖的酱油里面有5%的糖。(http://www.khshb.gov.tw/pointhelShow.jsp?id=22)按酱油的比重大约是1.4,则100毫升的酱油里面大概有3.5克的糖了,我仔细看下那瓶酱油的营养成分,里面的100毫升的含糖量远超这个数很多。当然,不要以为这个加糖的现象只在大陆出现,原来加糖现在基本已经成了行业标准,台湾如是,香港同样有加的,而远至马来西亚同样的加了白糖,更有甚者还有加安塞蜜的。算起来还是香港的糖加的最为古怪,香港某大牌子的两款酱油,一款写明了有加白砂糖,一款则没写有加,不过细看他营养成分那一栏,嘿嘿,这每5毫升的含糖量竟然是一样的。看你们以后还敢盲目相信港货!

  话说回来了,这酱油为什么有的会在原有的糖上再加白糖,有的又没加,并且以加糖的占多数呢?(要是加糖的占少数,我买酱油时就不用每个品牌,每种酱油的标签,成分都要仔细看一遍了。)这点才是我们要研究的大问题。根据酱油厂的经验那是加了糖的好卖,何以好卖?想来各位买家和我一样食不厌精,国民生产总值上去了,收入提高了,贵的咱吃不起,像酱油这类相对不费钱的东西,咱们还是可以提高要求的,以前是能有就不错了,还管什么质量如何?现在自然要追求味道鲜美了,但这鲜字如何体现出来呢?所谓鲜这可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个人感觉,还好我们常说这个汤好喝,味道鲜甜可口之类的,可见鲜必带甜,只要在酱油里面加一点点糖,令得我厂酱油有点甜,则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哦,是购买者,必然以为这个酱油比别人鲜美,于是这个品牌的酱油就卖的红火了。不过酱油这个市场,即使不是完全竞争也比寡头垄断大很多,网上就见过一个所谓的“十大酱油品牌排名”这就是说加上其他中小品牌这个市场起码算接近完全竞争了。

  完全竞争是怎么一回事,就是资讯的自由流动,你有我有全都有,这个加糖的点子一出,一取得效果马上就被克隆了,结果是你加我加全都加。但是大家都加,就没有了当初的和别的产品的分别了,怎么办?那么加的糖的数量就由原来的一点点,变为一点,然后就越加越多。这里会引发两件事,第一件事,这加糖,糖也是要钱买的糖价低的时候尚可,糖价高就成本大增了,同时既然都加了糖,再怎么加还是酱油有点甜,没法子突围的,于是有的厂家干脆来个反其道而行,推出不加糖的酱油(这个上阿里巴巴可以搜到的)。同时如果糖价升高了,这加糖的做法就明显增加成本,马来西亚个光明日报就报导了酱园买不到糖加,并且应为糖贵要加酱油的价的新闻(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64971)。另一个效果是糖越加越多,随着消费者生活质素的提高。对食品认识和要求也同时提高,他们就会逐渐发现这个所谓的鲜味原来不是酱油本身自带的,而是靠加白糖假冒出来的伪劣产品,这些原来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也会开始放弃加糖的酱油转向不加糖的,所以孟浩然诗说“不明财主弃”说的就是这种。在这种情形下加糖的酱油又会逐渐被赶出市场。这个过程应用到其他食品添加剂上也是一样的,起码在香港卖的酱油就有很多都已经标明全天然酿制,不加人造色素。我们甚至还可以图表化一下这个过程,当然虚线后面部分纯属个人推测,有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efnchina.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68&ID=414098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