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读Barzel有感:从集市交易想到的(续二)

蓝田日暖27:

好文章。观察细仔入微,抓住了不少真实生活中的局限条件。下面谈谈我的读后感。

你说:“人们相互交易的商品所看重的不是重量、大小等这些基本属性,而是每种商品各自不同的独特属性,如食品的可口和营养。这些独特的属性构成了交易的基础”不一定,比如大米,我买大米首先要看它能不能吃,也就是说先要看大米有没有霉掉、烂掉,要是它坏到不能吃的地步,我当然不会买。所以,我买大米首先看重的是它的基本属性,还有,我也会以重量付钱,当然不会买了一粒白晶晶的可口大米而付10元钱。所以,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商品交易的基础,它的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属性则是讨价还价的主因。

你的问题:“一组约束条件对应一个最大利益值;一旦约束条件变动,最大值也变动;而约束条件的存在和变化是无穷的,所以最大化行为也是无穷尽的。那么经济分析的意义何在?在已知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如何改变约束条件,取得更大的利益?”

我们面对的一个局限是:由于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看不到无限个约束条件的演变过程,我们所有的认识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包括对约束或者局限条件的考察也同样。经济分析的意义或范围:指出局限条件或者制度的演变过程;考察关键性局限条件,使我们能看清,在考察到的局限范围内,我们追求什么东西最大化,或者说我们竞争的准则是什么;在指定竞争准则的条件下,指定人们会怎么样行为或社会会怎么样运作。这些是我对张五常教授《经济解释》的读后感。

举个例子。我大学时花了许许多多工夫看汪丁丁的文章 ,以为它们能给我启发,但我总不明白其所说所指。后来,经薛兆丰介绍,看了卡尔.波普尔的文章,懂得了我们只有从错误中学到知识,也就是从不太对的局限中,不断发现更对一点的局限。当然,我不能肯定,波普尔的东西在我以后的认识中也一定是最佳的。这一演进过程中,我认为的准则是科学一定要有被事实证实或证伪的条件,在这一准则下,我读了张五常的文章,读Barzel的文章,读周其仁的文章,读了你的文章。这也算是上述演变过程的一个例子吧。

你的文章我打算打印下来,细细地读。请多指教!


qimans:
 
谢谢,蓝田的批评,我的回复如下:

1、什么是商品的属性,什么是其基本属性?
Barzel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显然我们对此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的思考是属性永远是人们对物品(包括非物质的精神产品)的主观评价,但是按人们之间的主观评价能否统一的难易程度,我们可把属性分为基本属性、生产属性、经济属性和复杂属性等四类。
(1)基本属性。它是指全部的物质产品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如质量、体积(容积)、长度、时间等属性,这是我们在高度抽象的概念中,仍然要保留的物质属性。这些基本的属性,可以通过统一的度量衡进行测度,是能形成高度一致的人类的主观评价的属性。
(2)生产属性。这是在人类的分工体系中,为确保分工合作的稳定而不断被精确测定的各种属性。它可以分为机械属性(形状、结构等)、化学属性、生物属性等等。它远比基本属性要复杂,但是它们是目前可以被各种复杂的检测手段或工具所加以客观测度的属性。可以看到的是,随着人类分工体系的不断扩大和迂回生产链的不断沿伸,更多的属性将被引入生产链中,并被各种新的手段和工具进行测定。与基本属性相比,生产属性的组成要复杂得多,而且测度成本也要高得多。但它们仍然是可以用现有工具进行客观度量的。
(3)经济属性。分工和交易是一体两面的,被交易的物品构成了商品,货币被用来度量商品的经济属性。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到贵重金属,到纸币,度量的工具越来越抽象化,而保证度量工具的统一标准的功能,也集中到国家职能中了。
(4)复杂属性。它是指口味、舒适度、荣誉感、安全感等等复杂的主观评价,由于其本身的多维度,使得人们之间很难达到一致的标准,或者由于测度成本的高昂,人们之间无法形成客观一致的标准。这些属性为差别定价行为提供了基础。
当然,我同意你的关于商品还有其他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属性,如水,可以解渴、可以灌溉、可以灭火、可以用溶解剂、可以分解出氢气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的属性被不断发现,并被引入到经济的交易分工体系中,从而水的价值会被不断地重新界定,进而影响整个资源的配置。
由于商品属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交易的形成总是困难的,对于的交易的商品属性的考核和显示行为是交易达成的重要基础,它们同样是要消耗资源和支付成本的。因此,最终达成的价格不仅包含了人们对商品的不同偏好,而且包含了买卖双方的显示和考核成本。
进一步地,我们发现,人类的劳动更是具有特殊的属性,每个人对自己的劳动具绝对的产权,他可以决定劳动努力的程度。所以让劳动成为商品,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对劳动属性的显示和考核,是形成各种合约结构和组织形态的关键。

2、我同意你的“张五常教授《经济解释》的读后感”,真实世界的行为约束总是难以穷尽的,而每个人在同一时刻所面对的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约束集合,所以即使我们坚持经济人的假设,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人类行为的多样性。我的信念是,考察经济行为的外部约束,远比抽象地讨论人的内部效用构成要有意义得多。

3、我也接受波普尔的理念,这也是我在第2点中所阐述观点的理由,外部约束可以考证,而内部效用无法可知。

你的问题很好,启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以上分析,只是个人的初步思考,很不成熟,请批评。有进一步的意见,可用Email联系:qimans@ccermail.net

另外,千万不要把我的文章与Barzel、张五常和周其仁并提,我只是个学生而已,差得太远了。


蓝田日暖27:

近来再读你的文章。有如下问题。

你说:“买方为考核其属性的优良,发明了大量的测量方法、器具和标准,并组织起专业的机构来完成和降低单位交易的考核费用”不一定,比如,市场中的电子称一定是买方发明的吗?我认为,如商品广告是往往是卖家登的,而职业广告往往是由买方登的,原因是登广告者往往是人少的一方,因为这样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同理,菜市场中的测量方式、器具等往往会由卖方操办或改进。

你说:“显示属性和考核属性的双重行为被交织在一起,推动着各种交易安排的出现,以不断降低单位交易费用;而单位交易费用的下降,则进一步提高了分工带来的好处,于是更多的商品和资源被引入到市场交易中来,商品的品种愈来愈多,市场制度和组织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不知道你所说的组织包不包括企业、政府等。度量费用是一种重要的交易费用,但把组织的形成、变动主要归功于度量费用是不是有点不妥?比如阿尔钦等人把企业形成的主因归功于“团队生产”的,也有说服力。另外,你这样推理是不是也太泛,你没有说明具体的组织和组织形成起点、变动机制等问题,不能推断出具体制度的变迁情况的。比如,周其仁一篇文章内把横店成功主要归因于徐文龙的能力和不断寻求企业控制权的过程,周老师提供了具体的制度环境,制度变迁过程及与其它企业制度不同的比较。应该说是一个能被事实验证的假说。


qimans:
 
呵呵,蓝田兄,谢谢你的批评。

首先,这只是一个随笔,不是学术性文章,论证方面自然不严密,只是把能想到的相关命题记写下来,以便日后思考。所以,有你的帮助,我会思考得多些。

其次,我近来读Barzel的国家理论一书,里面多次提出第三方的出现,如交易双方为保证和界定产权、以及保证交易的履行,往往会导致第三方监督者的出现,这三方的相互博弈形成了更有力的解释组织起源的基础。具体的思想我还没领会,要读完后才好说。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57&id=30296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