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利率、税率和汇率,哪个更重要

 目前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大势已定,中国正在向货币政策回归。那么存在一个问题,是先调利率还是先调人民币汇率?

 这里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前提:一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由来已久:二是中国经济出现“潮涌现象”:

 国研网预测,2010年流动性生成机制将发生较大的结构转换。以新增贷款派生存款为主的内生货币创造占比将由2009年的超高水平回落;而以人民币升值、外贸复苏为主的外汇占款增加将弥补2010年新增贷款量下降所减少的流动性损失,并将形成2010年流动性的主要补充力量,

 世界银行副行长 林毅夫教授曾引入“潮涌现象”形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由于后发势力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时,企业所要投资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而非前沿)的产业,企业对哪一个产业是新的或者是有前景的很容易“英雄所见略同”,于是纷纷涌向相同的某个产业。[1]

 由于企业投资过度集中,难免出现产能过剩,于是企业又纷纷涌向下一个产业,再产能过剩就再涌入下一个产业……企业这样一波接一波地涌向相同的某个行业,就出现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潮涌现象”。

 由于流动性过剩,中国的经济正处于“潮涌现象”。

 一是房市存在“潮涌现象”,房地产泡沫不胜枚举。

 二是股市存在“潮涌现象”,以创业板为甚。在2009年各大银行的突击放贷中,流入股市的资金规模恐怕更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关紧资金的闸门,阻止当前资产泡沫化过度发展,防止其威胁到经济的整体健康。

 三是产业存在“潮涌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泡沫。

 无论是国际的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等),还是国内的新兴产业(比如物流、旅游和消费品等),“潮涌现象”导致中国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呈现“非理性繁荣”。

 四是区域存在“潮涌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蔡仿指出,从2000-2007年的情况来看,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体现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和贡献率都高于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这种发展路径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理性的“潮涌现象”。

 由于流动性过剩,引发产业过剩、房市过剩、股市过剩、区域过剩。因此,中国似乎存在一个流动性陷阱,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房市、股市、产业和地区。

 “潮涌现象”还说明高投资并不一定会带来高回报。按照凯恩斯解释,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将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他将自己的论证建立在三大心理定律的基础上,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问题。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货币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呈现的不同特征。

 人们不禁要问,调整准备金率有力度够吗?

 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是中国的特征。并且处于二大的预期: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就业。

 鉴于中国仍然处于人口参与率较高且长期持续的状态,鉴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仍然将长期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三高格局将在我国长期持续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必定无疑。

 目前通过提高准备金率以收缩货币和信贷减少外汇占款压力,也使商业银行间的不均衡发展扩大。真正能通过货币乘数起到明显收缩货币作用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得到应有的收缩,而乘数作用较小的中小银行却刚性地大力收缩,弱化了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不利于货币政策效率的提高。

 如果“潮涌现象”持续不退是由存量投资项目造成的,用加息来抑制投资增长就无效。加息只对抑制新上项目有效,而对存量投资项目是无效的,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废弃已经发生大量建设费用的项目,其损失远比加息所形成的财务负担要大得多。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对于已经出现的资产泡沫而言,利率手段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用利率手段来抑制效果也会极为有限,因为中国外汇储备仍是美国的第一债务国,加息会对国际“热钱”流入形成新的刺激,迫使中国央行继续投放更多的货币,却导致了增加货币供给,是得不偿失的。

 应对流动性过剩,采用加息政策,中国进场的热钱和产业“闲钱”会转向短期套利的投机行为中,这反而增加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恶性循环;应对“潮涌现象”,启动税收政策,会更加影响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

 中国的利率、税率和汇率应该是相互关联的。虽然人民币汇率上升有N个不利,权衡之下,人民币汇率转为浮动的重要性更大。

 中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已越来越紧密,货币政策调控下的财政政策,中国经济才能“硬着陆”。

 原文网址: http://space.efnchina.com/user1/4363/13862.html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