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工资为何赶不上物价上涨

 由于收入分配差距,全国各地普遍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预计11%,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900元左右。吉林比原标准提高170元,平均增长幅度达22.9%。从 5月1日开始,广州市标准上调至每月1100元,珠海市标准上调至每月960元。

 另一方面,中国的物价指数也在步步上升,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2.8%,高于3月份2.4%的涨幅;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4月份同比上涨6.8%,高于3月份5.9%的涨幅。

 中国几乎所有东西都在上涨。从工资到粮食和蔬菜价格,而且预期通胀率将进一步上升。……中国沿海地区面临至少600万人的用工短缺,这种现象已经从制造业蔓延至服务业,从而加剧了通胀压力。

 很显然,中国通货膨胀是成本型的。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生产成本的提高推动的,工资的上涨必然使得生产成本提高,又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企业便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问题是,中国一方面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进行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人工资也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这又会进一步引起通货膨胀,工资和通货膨胀会呈现螺旋式上升吗?

 按照新古典主义理论,工资的增长率就应该等于劳动者的边际产出增长率和产品价格增长率之和,即工资的增长率应等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增长率之和。

 如果工资增长率大于劳动生产率,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工资增长率小于劳动生产率,则容易引发通货紧缩。因此,政府引导的适度工资增长率调整,应该考虑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增长率两个指标。 

 由于中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偏低,工资增长速度与投资、储蓄以及净出口增长速度相比偏低,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部需求与投资需求拉动。

 工资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足,出现高储蓄与高投资,导致宏观经济内部失衡。同时,工资总体水平偏低也使出口成本低,在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前出现两个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从而导致宏观经济外部失衡。 

 要矫正宏观经济内外部失衡,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下,提高劳动力成本(包括工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水平)、提高利率水平与人民币升值势在必行。 

 从短期来看,工资增长有利于解决内需不足与宏观失衡问题。一方面,工资总体水平适度上调,居民消费相对于企业投资比例上升,可以缓解消费与投资失衡,从而解决宏观经济内部失衡问题。

 另一方面,工资总体水平适度上调,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同时出口结构得以调整,使进出口趋于平衡,从而解决宏观经济外部失衡问题。

 从长期看,工资上涨也有可能伴随就业与产量的减少并且推升一般物价水平,总供给曲线AS左移,从而导致成本推升型通货膨胀。当总需求曲线AD可变时,工资上涨使总供给曲线一次次左移,从而造成失业率不断提高。

 此时如果总需求曲线可变,特别是当政府以充分就业为目标采取扩张性需求政策来克服由于每一次工资上升所带来的失业增加时,在工资推进与需求拉动的双重作用下,发端于货币工资增加或者需求拉升力量的螺旋式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便可能出现可持续性。 

 因此,中国工资增长率的上升短期内可以拉动内部需求,解决宏观失衡的问题,但同时工资上升会导致成本推升,对一般价格水平以及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

 综合短期与长期的分析,工资调整应该适度。 

 有人做出回归,货币供应量仍然是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当局仍然要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同时由于工资水平对物价上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且这种效应滞后于工资的上涨,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工资上涨的幅度与力度,制定合理的收入政策,并且要严格注意物价水平的变化。

 经济增长是长期的动态过程,提高福利水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下步很可能会等到近期紧缩政策的执行结果显现之后再采取进一步措施,这些政策包括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等。

 鉴于中国工资水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强度随着中国国际化、市场化的深入近期加强的趋势,当前要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或者采取加息措施;企业的盈利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应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自身消化成本的能力。

 当工资水平提高以后,企业才会更多地在内部消化成本,而不是将成本转移到外部导致物价上涨。

 这也是产业结构升级最关键的问题。
 
 原文网址: http://space.efnchina.com/user1/4363/13882.html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