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汽车消费:鼓励还是限制?

数年前,我有幸到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家里吃饭。他驾车送我回家。我说,坐出租车也很方便。他说,前几年若知道现在坐出租车这么方便,就不必买车子了。我想,这就对了!不然,像他这样的杰出学者,何必以拥有汽车来显示经济地位呢?我宁可有一个曾误估出租车发展速度的樊纲,而不要一个庸俗的樊纲。拥有汽车怎么是庸俗呢?且听我道来。

  汽车的私人经济学

  一辆汽车单单资金的利息、折旧、维修、保险等固定成本,每年就要数万元以上(旧车折旧与利息较低但维修费较高),相当于每天约一百元以上。除了工作上特别需要者(例如到处送货或接送客人者)或住所离工作地点特远者,平均一辆私人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如果都以出租车替代,也不到一百元。因此,像北京这样的坐出租车很方便的城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若不考虑显示经济地位的因素,拥有汽车不如坐出租车,有自己的车子有一定的方便,但也有更大的不便,包括维修、防盗、驾车与找停车位等。偶尔需要自己驾车时,也可以租用汽车。坐出租车不但省钱省事,而且不必有自己的停车位。在大城市,一个停车位的成本,往往数以十万元计。以脚踏车、公共交通与出租车来替代私人汽车,真是可以大量省钱的方法(北方人很奇怪,把脚踏车叫做自行车,好像是人骑上去它就会自己行走似的)。

  汽车的公共经济学

  对多数人来说,既然坐出租车比拥有汽车更方便与省钱,拥有车子主要是在于显示经济地位。内在的消费有绝对的意义,例如食物能维持温饱与健康。经济地位的显示只有相对的意义,一个人的经济地位之提高,使他人相对下降。多一个人加入有车阶级,使无车者更加相形见拙,也使原有有车者的相对地位略微减少,因而有大量的外部成本,应该对汽车抽取大量的外部成本税。

  其次,在有相当程度的交通堵塞的大多数情形,越多人驾车,使堵塞越严重。一个人在决定是否驾车上路时,只考虑对自己的成本,一般没有考虑增加堵塞对他人的成本。因此,汽车的使用有大量的外部成本。

  第三,汽车的驾驶又对空气有大量的污染。据估计,北京的空气污染大半是由于汽车造成。即使只考虑对北京市民的影响,而不考虑污染之扩散对他省与他国的影响,估计每辆汽车平均每年也应负担数千元以上的污染成本。因此,应该对汽油抽大量的污染与堵塞税。

  以我所见,北京是每平方公里有最多立交桥的城市,又有多条宽阔的环市大道,但在高峰时点,已有很严重的堵塞。现在北京每百户只有一部私人汽车,若发展到每百户有几十部汽车时,难道不会把北京堵死,把市民污死?此外,还有找不到停车位的问题。

  有人认为应该大幅度降低汽车的价格和各种使用费,以发展汽车业来带动经济的成长。我主张加深改革,可让房地产与服务性行业发展,但要以重税来限制汽车与汽油的消费。中国的大城市面积小,主要应该靠步行(有益健康)、脚踏车(我在北京也部分地使用脚踏车)与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像台北、曼谷等,已是骑虎难下,希望中国大城市不要再走错路。尤其在加入世贸后,随着汽车价格的降低与收入的提高,若没有适当的外部成本税收,汽车在中国大城市的泛滥,指日可待。我不愿意看到这可悲的结果。

  由于公共交通每人的外部成本较低,在未有对私人汽车与汽油抽足够的税收之前,应该鼓励公共交通(也因为对交通的需求之价格弹性低,而公私交通的相互替代性高)。因此,最近(12月中)北京地铁(从2元到3元)与公车(百分之50以上)价格的调高,我认为是有争议的。

  由于汽车有大量的外部成本,在没有对汽车与汽油抽足够的税收之前,我大胆地提出,在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多数情形,只有“市井之徒”才有拥有汽车的需要。笔者不敢自认为比市井之徒清高多少,因此一方面必须在市井之徒上打引号,一方面必须强调,这样做是为了鼓励人们避免参与攀比竞买汽车的负和游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