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马丁•菲尔德斯坦:中国顺差的终结

  坎布里奇——

  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即贸易顺差加上对外投资净收益——是世界上最大的。其中贸易顺差为1 900亿美元,再加上近3万亿美元外币资产的投资收益,中国外部顺差可达3 160亿美元,相当于年GDP的6.1%。

  由于经常项目顺差都是外币,因此中国只能把这笔钱用于对外投资,其中主要是购买美国和欧洲国家发行的国债。结果,这些国家的利率被压低了。

  所有这些可能马上就要改变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很可能会采取降低其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的政策。随着中国进口逐渐超过出口、将对外投资收益用于进口商品而不是投资外国证券,到2020年,经常项目顺差可能转变为逆差。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了,中国就不再是美国和其他外国债券的净买家,这些国家的利率将受到上升压力。

  当然,这一情形目前看来难以置信,但实际上发生的可能性相当大。毕竟,中国将在未来五年中着手解决它的高储蓄率问题——这正是其巨额经常项目顺差的来源。

  一国的经常项目由其国民储蓄和厂房、设备、房地产以及存货上的国民投资之差决定。这一关键事实并不是什么经济理论,也不是什么历史法则。这是国民收入账户的自然定义,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因此,只要在减少储蓄的同时没有同步削减投资,那么一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就会减少。

  中国国民储蓄率——包括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目前相当于GDP的45%,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但是,展望未来,新五年规划将提振消费、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将使储蓄率开始下降。

  五年规划要求提高真实工资,从而让家庭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此外,国有企业也被要求提高分红比例。政府也将提高消费服务方面的支出,特别是在卫生、教育和住房领域。

  这些政策主要是出于对国内形势的考虑。中国政府意欲使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超过GDP。净结果就是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而国民储蓄率有所降低。随着储蓄率的降低,经常项目顺差也会缩水。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目前高达GDP的6%,因此,只要储蓄率从目前的45%降低到39%以下——仍然比其他任何国家都高——顺差就会变成逆差了。

  这一转变与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无关。储蓄投资失衡是最基本的失衡,仅此一项就能决定一国的对外收支状态。

  但国内储蓄下降可能会促使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否则,国内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会引发通胀压力。允许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约束价格涨势。

  人民币升值能降低进口品价格,包括原油和其他产品的原料,使中国商品对外国购买者而言更贵,使外国商品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更有吸引力。这将促使生产从供出口转向面向国内市场,从而在减轻通胀的同时减少贸易顺差。

  本月早些时候,胡锦涛主席访问了美国,胡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谈的最重要话题之一便是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人急于让中国减少顺差、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但美国人要当心,因为顺差降低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某一天中国将不再是美国国债的净买者。美国应该为那一天的到来未雨绸缪。

  马丁•菲尔德斯坦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国民经济研究院前主席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