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直面人民币升值外来压力

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论是由去年10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的文章《中国因素》而起,但实际上是与特定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这一波人民币升值论的直接背景是,去年以来由于美元对西方和亚洲主要货币贬值,而人民币钉住美元,也随美元出现了相对贬值,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出口价格竞争力的提高。一些人忘记了自1997年以来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全世界绝大多数货币持续升值的历史以及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而抓住人民币短期内的相对贬值大作文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威胁论”不断发展。最新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面临重重难题,而中国经济贸易表现良好的背景下出现的。近两年来,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而且复苏遥遥无期。为了转移矛盾,一些国家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极力喧染或随声附和“中国威胁论”;更多的人则出于心理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患上了“红眼病”。正如罗奇所说的,西方一直错怪中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西方急于寻找一个替罪羊,于是将矛头指向中国。

(一)  细看日本——人民币升值论的倡导先锋

1.    日本的“阴谋”

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各国中间,日本是最主要的鼓吹者和倡导先锋,这引起了国人的反

感,升值论也成了他人的重大阴谋” 。日本当局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确有其某种“利己”意图,但并不能以此认为其背后隐藏着试图阻止中国经济发展的“损人”(加害对方)阴谋。

与其说,人民币升值论是在考虑了对日本经济的实际效果后而提出的,不如将其理解为是日本经济政策走投无路下的产物更为妥当。日本制造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其国内经济深陷泥潭有一定关系。对外贸易的长期失衡,美国的不断敲打及持续高压,引发了日元的长期升值或升值预期,出现了日元升值综合症,诱发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从90年代初开始陷入萧条,进入所谓“失去的十年”。可是经历了漫长的十年后,日本经济仍然丝毫不见恢复的迹象为加大以公共事业为中心的公共投资,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税收减少影响,财政赤字规模迅速膨胀,大量银行坏帐,旷日持久的通货紧缩,使日本经济进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时至今日,美国经济不振引发美元贬值,更加剧了人们对日元升值的担心。在此情况下,抓住相对稳健的中国经济,鼓吹人民币升值论,正是其避开国内问题,转移人们视线,混淆问题本质的手段。

2.    理智看待人民币升值对日影响

中国真的向日本输出通货紧缩了吗? 2002年,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仅相当于其国内生产

总值(GDP)的1.5%左右,而且由于两国在贸易上的竞争程度极低,因此,中国的通货紧缩(或者与此相对称的人民币升值)对日本物价的直接或(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间接影响都很有限。再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确切地说是通货紧缩率)与日本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如果说中国是造成日本通货紧缩的原因,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日本是造成中国通货紧缩的原因。[1]退一步说,即使中国出口加工业对低端产品的价格产生了下调压力,但中国对进口的强劲需求对稳定全球信息科技产品、资本密集型设备及商品的价格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威胁论是基于中国已经成为拥有巨大生产能力的经济大国的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中国似乎正在扮演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国际舞台上那引人注目的角色,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也应理智看待美国密歇根大学企业策略和国际商业问题教授琳达—利姆在《中国是在吃掉别人的午餐,还是在给它加量?》一文中指出,中国的GDP占世界总值的4%还不到,即便不存在大批劳动力未充分就业的问题和国内储蓄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的经济规模也远不足以对其他国家产生什么影响。中国的经济虽然增长很快,但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GDP数值也会同样上升这个要素一起考虑的话,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中的排名仅仅从第140位上升到第128位而已。(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开发报告》,2000年)。我们不应过分夸大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更没有任何让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首要元凶。

关于中日的经济关系,关志雄(2003)指出,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程度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首先,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说是组装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工程),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了,日本的出口也不会出现相应的增长。而且,一旦人民币升值引起中国经济增长放慢,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也将受到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两点,不难发现人民币升值将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在供给方面,对从中国调配原料和零部件的产商而言,进口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从而有可能导致生产规模的萎缩。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会对日本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2004年2月18日官方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同一天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日中之间的贸易总额为1324亿日元,比上年增长30.4%,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5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18日发表的日中贸易预测认为,2004年日中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将超过1500亿美元,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由于日本许多企业将中国作为生产据点,零部件的出口和成品的进口均大幅增加。其中,日本对中国的出口比上年增长了43.6%。[2]日本对华出口扩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中国的出口和投资的扩大以及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增长,对于擅长机械制造的日本企业而言形成了尤为有利的出口环境。中国的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中间材料进口的增长。日本依照自己的比较优势促进国际分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从中国进口廉价的产品将降低日本厂家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实质所得。此外,在以机械为龙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日本依然拥有国际竞争力,在国内生产,向中国出口更是有利可图。若能通过贸易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那么,对日本而言,中国的飞速发展不仅不会成为威胁,反而是一种双赢的游戏。在对华经贸活动呈现一派生机的情况下,中国威胁论烟消云散。

(二)  关于美方舆论的思考

1.    驳“人民币低估制造失业”

在日本的“中国威胁论”提出的几乎同一时间,或许巧合或许有意, 2002年12月2日,

美国《商业周刊》放言:“中国的通货紧缩正在危及全球经济。”随后不久,路透社援引美国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言论称,美国政府希望努力说服中国将人民币升值,至此,美国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大合唱”,而且这一势头有增无减,美国方面的情绪随着被称为“汇率之行”的财政部长斯诺9月访华而达到了高潮。

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出口造成了美国的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自从布什总统上任以来,美国大约新增了300万失业人员,其中约250万来自制造业。美国一些人士认为,制造业工作机会的丧失是由于中国人为地控制人民币低汇率,扭曲了市场和贸易关系,致使在美国市场出售的中国商品价格便宜,导致美国制造业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他们要求布什总统或其他的民主党候选人阻止制造业失业率不断攀升的趋势。对此,我们应该看到,美国经济在10余年的平稳增长后,于近两年陷入调整期,制造业的不景气是必然的;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有很多因素,包括政府的过度监管以及设备的落后和陈旧,失业问题也主要是由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加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越来越多,制造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低成本优势愈发明显,美国的高工资必然导致其制造业的衰退,美国经济的高增长与高就业更主要的源于其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非制造业。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1至8月,中美贸易额达到785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5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4%,主要是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和纺织品等;进口220亿美元,增长28.1%,主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交通运输设备、光学设备等。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属的行业大多是美国已经消退甚至不复存在的行业。 因此,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和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失业率增高没有必然的联系,扩大美国对华出口才是美国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所在。那么美国极力倡导的人民币升值论意义何在呢?

2.     探究美国意图

长期以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就是美国经济的一大隐忧。据统计,90年代中

期到2001年间,美元对主要西方货币上涨了30%,强势的美元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外资源源流入,而廉价进口商品也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使美国得以维持经济的繁荣。但是伴随着“强势美元”政策,美国的外贸逆差亦急剧增加,受巨额贸易逆差的影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也不断扩大。“2002年,美中之间的逆差即达1030亿美元,总赤字更高达5000亿美元,占GDP的5%。今年的总赤字预计将达到6000亿美元”。[3]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2002)在《美元高估和世界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每年能维持的赤字水平只有现在的1/2,约2500-3000亿美元水平,占目前GDP的2.5%-3%。美元每升值1%,赤字就会增加100亿美元。跟升值效果相对应,美元每贬值1%,贸易赤字就会降低100亿美元。自2002年初开始,美元开始逐步而有秩序地贬值,到目前为止,美元对世界各主要货币已贬值20%。在很多美国经济学家看来,这是美元汇率的纠正过程,有利于抑制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但要达到可维持的经常项目赤字水平,美元还需要下降25-30%。2002年以来,美元相对于欧元和日元贬值,由于人民币和美元挂钩,美元的贬值必然引起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的贬值,因此,美元贬值仍然无助于改善美国跟中国的贸易不平衡状况。相反,美国和中国以及欧盟、日本和中国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于是美国、日本、欧盟同时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

另外,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也将会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中的强势货币。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后,由于中国连年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世界各国一方面将会加大人民币在外汇交易中作为支付货币的份额,另一方面也将会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增加人民币储备,货币需求的上升将会促使人民币币值上升。从国际货币市场来看,2003年虽然中国境内人民币兑美元一直保持在8.27上下小幅波动,但在海外离岸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已出现升值趋势。目前在新加坡、香港和东京均存在较为活跃的1年期人民币无现金交割远期合约的交易(无现金交割是因为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不可自由兑换),其中,1996年产生的新加坡人民币NDF市场从2002年底开始首次出现贴水。在2003年期间又出现两次大幅度贴水走势,一次是在2003年年初,日本政府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所致;另一次是6月18日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发表“美国政府鼓励中国放宽人民币浮动范围”所致,随后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听证会上批评人民币汇率制度也使人民币NDF贴水扩大。

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已经拉开帷幕,为寻求广大民众的支持,共和、民主两党的候选人纷纷寻求经济热点问题和民众关注的问题做文章,通过国会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放松人民币的浮动范围。人民币升值问题已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重要议题,也是威胁布什总统连任的重要因素。从上述分析看,美国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其国内的经济问题,另外政治选举又在推波助澜。

总之,我们认为呼吁人民币升值的论调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国际舆论夸大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世界遭受通货紧缩冲击时,中国成了这个混乱世界的替罪羊。透过这种纷乱的争论,我们应该做的则是更为冷静地思考。



[1]关志雄(2003):《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的受益者》,《比较》,2003年第7期

[2] http://bouine64.wjw.cn/news/newsdetail.asp?NewsID=3059

[3] http://news.qq.com/a/20031208/000288.ht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