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的官本位还要走多远

学院中层岗位聘任空前火爆,从公示的学院领导谈话对象和最终应聘者名单来看,似乎有这样一种规律:新竞聘的岗位名单全部来自于既有的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而普通教师进入该行例的人数几乎为零,并且关键岗位人员变动率很低,已有行政人员的提级率较高。更为醒目的是,学院公示的名单特别强化了行政级别,而不是具体的岗位职责与奖惩条例。

由此想到了前不久讨论广为热烈的大学教育去行政化话题。大学教育去行政化乃是教育基本规律。在以教学和科研为基本任务和生命力的大学或者学院,还存在等级森严的行政级别,行政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又与其行政级别挂钩,且往往优越于普通教师之上,这种扭曲的激烈机制强化了大学的官本位思想和行政化体系。

有媒体报道某知名大学一个满腹经纶、社会影响广泛的知名教授在学校行使自己正当权益时还要忍受某些行政人员的白眼或者冷淡,这当然不只是个别现象,乃是当今高校的一个怪现象。很少与行政人员打交道的普通教师相信都有这种说不出的味道,走进条件优越的行政办公大楼,心里好像存在一种求人办事的感觉,生怕吃闭门羹,生怕领导对你不耐烦。

大学这种行政官僚化体系的存在,能使人尝到做官的甜头,竞争自然比较激励。但是高校如果不以教师为本、不以教学和科研为本,那就失去了高校本来的存在意义,也就会失去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竞争力的源泉。正如有些教育家所言,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世界级的大师,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的行政化体系,这与现代教育规律格格不入。

当然,在官本位思想浓厚的中国,大学去行政化很难实施。因为中国目前的资源配置机制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权力配置资源还是目前中国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特别是在公共事业单位,如大学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要从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那里去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就依照大学的行政级别来配置资源。如果在官本位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大学去行政化只会给大学的办学带来困难。很难想象没有行政级别的大学校长与有行政级别的政府官员能展开平等的对话、进行交流和沟通,甚至理直气壮地争要资源。

行政体制改革也应该摆脱官本位思想,只规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奖惩措施,不规定相应的行政级别,形成一整套的官员责权利相对称的行政体系,行政人员(公务员),人民的公仆不能以做官当作一种唯一的职业,除了做官以外,还要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生存之道。只有整个社会系统统一去官本位,才能推行大学教育的区行政化。

从官本位到民本位,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途径,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消除利用权力配置资源产生寻租和遏制腐败的最佳选择。实现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型,就必须实实在在地还权于民,让各级政府处于民众的监督之下,政府官员的任免方式和任免人选要尊重民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