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社交生态不因技术而改变

\
作者:美查伦·李,乔希·贝诺夫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经典书籍需要一版再版,那么大众畅销书呢?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问世,不仅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由此催生两个社会现象,一是关于社交网络以及新媒体应用的话题被出版界热捧,新概念、新应用、新案例以最快的速度被包装成书,抢滩畅销书排行榜;二是在追新求异的时代,“短命死”成为很多红极一时畅销书躲不过的劫数。

  在2010年年初,机械工业出版社曾引进出版《公众风潮》一书,旨在探讨互联网不断发展如何改变企业生态;面对在网络中不断集结壮大的公众力量,企业该如何顺势而为;善用善导公众风潮,使社交网络成为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塑造品牌形象的有效媒界。该书在当年颇受好评,属畅销书系列。书中,很多案例颇为生动,尤其是“戴尔去死”事件引发的戴尔公司从思想、到行动的彻底改变,颇具警示和启发意义。

  戴尔对公众风潮的反应虽然稍显淤滞,但2005年互联网生态仍给予了其补救改善的机会。戴尔高管亲自披挂上阵,开博建团,倾听网络声音,开办社群,重回巅峰之路的过程,颇有传奇效应。但必须注意的是,从2005年至今,网络的发展已经沧海桑田。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博客、社交网站到花样翻新、群雄逐鹿的移动网络新媒体,此时网络“病毒”裂变升级的速度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社会公众不会再给任何一家企业长达数月之久的反应期和行动期。

  新近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公众风潮》更新版,相比2010年版本增加了《凭借Twitter来运用公众风潮》及《企业社交走向成熟》两个章节。遗憾的是,该书从翻译到内容上虽有更新,但作者的更新时间止于2011年1月,仍无法与今天风起云涌的网络新媒体大潮相衔适,其中引用的案例仍多为2005-2007年间的原有案例,在技术、应用上,与时下的一众热门书籍仍有差距。

  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书中所述案例的“陈旧”及社交工具的“落伍”,而否定该书作为普及社交网络知识基础读本的普适意义,以及其今天重新再版的意义。该书作者在“术”的层面点到即止,着笔的重点是对公共风潮最本质规律的探寻,揭示的是由公众到企业、由企业到公众,信息不断循环往复的内在规律,阐述的是人们利用技术改变生活、延展触角、构建关系的基本原理。从这一层面上看,该书对今天今时的读者仍有颇多启发意义,是时下一些仅追求技术应用和玩概念的快销书无可比拟的,其生命空间仍在。

  一言概之,对于追求“术”的企业该书已过时,对于追求“道”的企业,该书仍是阐述公众风潮、开启创新思路的上乘之作。

  例如,作者将不同程度参与社会媒体的人群分为无为者、旁观者、加入者、收藏者、批评者、交谈者、创造者,寻找其中内在规律,以及针对不同参与程度群体应采取的不同营销激励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制订公众风潮策略四问:即“人”、“目的”、“策略”、“技术”;在对活动目的分析中,又细分出聆听、交谈、发动、支持、接纳五种不同企业需求。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着重呼吁企业转变旧有思维观念,在企业文化、产品创新、客户服务方面迈出关键变革的一步,指导企业在未雨之前绸缪,避免犯下“戴尔”式错误,在互联网大时代为企业掌握引导社会风潮的主动权提供指引。

  在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构建自己声音帝国的时代,企业被动无为只能坐以待毙,一场危机便可将企业置于死地。现代企业需要有效的内联和外联,对内催生企业自主活力,对外在公众风潮中引导潮向,掌控主动权,把握“主流声音”,巧借网络公众之力,善用“群体的智慧”助力企业发展。社会在进化,互联网在进化,人们的社交技能在进化,合格企业的进化速度必须与时代同步,优秀的企业必须打出一定的提前量,而卓越的企业则是社会进化的领跑者、社会风潮的“议程”设定者。

  说到底,再复杂的社交网络图谱,再复杂的技术应用,其背后隐藏的仍是有血有肉、需要获取信息、达到具体应用、实现自我诉求的“人”。不论是社交网络,还是公众风潮,只要理解了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一切问题皆有规律可循。建议该书可同《完美的群体》、《超级合作者》等社会科学图书,以及《体验经济》及杰克·特劳特《定位》系列营销书籍一并阅读,前者阐明群体的思维规律,后者阐明利用人们思维规律制定合适营销策略的现实应用,而《公众风潮》指向企业如何在社交网络中合理定位,改善与客户关系,实现借力发展,利用群体智慧,达到无障碍、低成本合作运营的目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