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倾听邮购帝国缔造者的良知物语

    把良知植入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把企业的永续发展作为当前经营者责无旁贷的责任,追求“意义”超越追求“价值”,以一颗悲悯的心感受天地万物的悲欢,这是日本邮购帝国“芬理希梦”缔造者矢崎胜彦的经营理念。《良知物语》这本书即是矢崎胜彦对世界思索的记录,在这本书中,他所探讨的并非单纯的“企业道”,而是通向“大乘佛法”的“良知道”。

  全书开篇谈到了要清除遮蔽良知的乌云,克服“我执”。“我执”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私欲,小我无限膨胀臃肿虚浮成一个“大我”,进而产生无数偏执的“我念”遮蔽良知,这是人性难以逾越的一道精神沟壑。一旦超越“我执”,深藏于人性中佛的光辉才会慢慢显现,即所谓的“众生皆有佛性”。矢崎胜彦在一次静谧的参禅体验中,在精神导师的引领下第一次超脱了自我,禅坐几日后恍然发觉,原来脚下的大地是这样厚重,周遭的世界是那么美丽,一花一树一风一月,在他的眼中骤然清晰起来,克服了自我阴霾之后,天地澄澈。参禅的第一重境界便是要时刻不停地持续排除心灵上的“我执”与“矫饰”。

  矢崎胜彦将克服“我执”的四重心得与读者分享:社会方面的克服——以此克服经济至上主义——产生“开发机会”观点;学问方面的克服——以此克服科学至上主义——产生“知行合一”观点;空间方面的克服——以此克服国家主义——产生“地球市民”观点;时间方面的克服——以此克服瞬时主义——产生“将来世代”观点。

  矢崎胜彦的思想体系深受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知行合一”观点的影响。他不仅在经营中身体力行,践行以“广域价值的集约化”和“未来价值的提前化”为“立身之本”理念,还将慈悲大爱投向了遍及全世界的慈善公益事业:为印度植树造林,改造荒山;在中国新疆建造防风林、改造戈壁;在中国四川凉山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及改良稻种,赞助学术研究……可以说,他真正践行了良知实践,在广域价值和未来价值方面成就了精神与实践的双重先驱。

  阅读《良知物语》这本书时,笔者的思绪不自觉地跟随矢崎胜彦的笔触飞转。他谈到了生命的痛感——在亲手伐倒一颗百年大树之后的沉重,“在伐倒了大树的同时,也就否定了养育它生命的岁月光阴,我深深地、痛切地感受到时间的重压”。在他看来,这种沉重,这种对生命思索的痛感并未成为人类普世的痛感,在人类掘取巨大自然财富的过程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人们凭借先进技术和工具侵吞其他生灵生命的权利,提前支取后世子孙的福祉乃至生存之本,还为此获得的短暂快感兴奋不已。在浅薄的兴奋之外,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我们乘坐的“巨大宇宙飞船”在不断地消耗和折损,我们失去了与自然沟通、与心灵对话的能力。

  矢崎胜彦在书中向公元前3世纪,中国四川的“都江堰”工程致以了崇高敬意。2200多年前,李冰父子带领当地百姓,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建成都江堰,由此让四川盆地成为了号称“天府之国”的沃野。这一福泽后世,荫庇子孙的伟大工程,与如今人们逞科技之强、开山破水、无度掘取的短视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饶的大自然使人贫穷,而人的富裕又使大自然贫瘠”,这番话显得沉重而无奈。

  以笔者个人之见,《良知物语》是一本值得国人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的心灵著作。在部分中国企业仍热衷于依靠“关系”、“门路”做经营开路石之时,日本的矢崎胜彦却在用“良知”的高度去探索企业永续发展、人类和谐共生的经营“大道”,中日两国行业、企业、产品、品牌的差距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缩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