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吴敬琏 忏悔与坚持

《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作者:吴晓波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0年2月版
  定价:39.00元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早年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改革开放之后,首倡市场经济理论,长期以来为追求中国的现代化、市场化与民主法治而努力。而今年,又是吴敬琏八十寿辰,财经图书作者吴晓波出版了《吴敬琏传》,我们约请了书评人苏小和解读该书和吴敬琏。并摘录《吴敬琏传》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关于吴敬琏,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对自由市场和个人权利的坚守,这些年一直是老而弥坚,即使当下政府越做越大,吴老也不改其志。而我感兴趣的是,上世纪50年代,年轻的吴敬琏却是一个声名鹊起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阐释家,一名主动丢掉经济学丰富的风景,只愿意在斯大林经济语录里辛苦背书的年轻学人。

  今天的吴敬琏老人,当然是一个勇于忏悔的学者。他不回避当年年轻的错误,事实上他拿出自己的错误给众人看,是希望人们牢记教训。1957年,当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全国人民大炼钢铁,吴敬琏是激动的。那个时候他参加了国家经委组织的大炼钢铁考察团,在四川涪陵,他看到人们建起了几百个炉子,火光映红了天空,他说,“开始的时候,对这种精神是非常佩服的”。

  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吴敬琏,他的经济学起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960年到1964年,吴敬琏写出了他40岁之前最重要的论文:《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他的结论相当清晰,“我国经济结构中私有制的参与,需要有步骤地加以消除。”

  不过,晚年的吴敬琏却说,那篇文章“是革命逻辑的学术性阐释”。

  更加让人费解的事实是,斯文、谦和的吴敬琏不仅在理论上迎合,他甚至加入到了对老师孙冶方的批斗之中。日后,吴敬琏直面这样的历史事实,并痛心疾首,“当时我和陈吉元都是积极分子,从揭发顾准、骆耕野、杨坚白的所谓历史问题入手,然后就给孙冶方加上了招降纳叛的罪名,开始揭发批斗”。

  某种意义上,这应该成为中国读书人最需要思考的历史图景。为什么聪明如吴敬琏在年轻的时候会彻底丢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不能说年轻的吴敬琏短视、更不能说他盲从,吴晓波的新书《吴敬琏传》陈列了那个时代的荒谬,也再三叙述了吴敬琏的忏悔,但却没有指出内在的原因。当整整一代学人集体沦陷,对个别人的指责,对吴敬琏一个人的理解与原谅,或者说吴敬琏自己一个人的忏悔,就显得没有整体意义。

  如何理解吴敬琏的转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前几日,我向钱颖一教授请教这样的问题,钱教授提醒我关注1929年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当美国的股票市场崩盘,银行体系崩溃,整个30年代出现经济大箫条。失业率超过25%,以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精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怀疑,而美国总统胡佛的政府刺激政策,以及后来罗斯福的新政,更是强化了政府计划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作为苏联却在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的吊诡就在这里,1928年-1937年,美国和欧洲的市场经济一片楚歌,但苏联人的计划经济却一路高歌。1929年,苏联人大规模实施的农业合作化,工业化,其增长速度是过去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没有过的,人们似乎觉得一种新的,更加优越的发展模式正在诞生。

  太多的人相信苏联人找到了真理,人们以为一个乌有的美好社会即将出现,连英国人罗素、中国人胡适之也曾经短时期内认同这样的局面。但是争论还存在,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和以阿斯卡兰格为代表的计划经济学派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正是计划经济是否可行这样的重大问题。

  钱颖一教授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片历史的天空。所谓理论是苍白的,生命之树长青。经济学的理论争辩,从来都需要实践的检验。60年之后,全世界试图发展经济的国家,都放弃了计划经济,只是这样的60年,人类社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联人的经济图景和国家图景因此化为乌有。

  这样的历史脉络,让人思绪万千。我提醒自己,吴敬琏刚好处在这样的历史迷茫中,当市场经济面对多年的大萧条,当整个世界都在拥抱计划经济,年轻的吴敬琏,甚至包括不年轻的顾准、孙冶方、薛暮桥,他们都没有看到更加本质的经济学态势。

  可以这样说,日后的吴敬琏之所以重新回到自由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单一的路径依赖,他终于在一个更加开阔的地方,打开了自己的经济学世界。

  这正是吴敬琏经济学人生最不可忽略的历史背景。只有在这样的背景里,我们才不会误读吴敬琏,既不过度责备吴敬琏年轻的错误,也不过度高估吴敬琏的经济学理论。如果说他年轻的错误是一种集体性的迷茫,那么他毕生的经济学成果则是在知识的分散没有最大化的局面下展开的,至少在年轻的时候,吴敬琏没有真正通过知识的分散利用为自己找到本质的经济学观点与方法。事实上,吴老自己也多次言说自己的遗憾,他分外推崇、羡慕年轻一代诸如钱颖一、陈志武等经济学家的知识体系。他知道自己的经济学建构在什么地方,知道自己力有不逮,可敬的吴敬琏先生,他终于是一个谦虚的、敬畏的、忏悔的、德高望重、坚守真理的老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