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读《中国农村

  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国内3个影响力最大、会员最多的经济学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www.ce.cn)、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www.efnchina.com)和人大经济论坛(www.pinggu.org)携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我读人大社经济学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本文获一等奖。

  这是张杰老师在2003年主编的一本“旧书”,虽为“旧”,但从中细细品读总能体会出许多“新意”来,这是一种知识量的增长,更是一种分析思路的拓展、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该书吸引我之处,除了自身对农村金融问题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其体现出张老师所坚持的长期视角下的经济学逻辑推演,力求达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一致的研究风格。这也是该书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众多书籍中与众不同之处,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天地”。

  中国农村金融虽然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但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总是难以达到其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我们政府屡次“雄心壮志”,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改革,最后却是草草收场呢?为什么依照现代经典市场理论所构建的所谓现代金融制度安排在农村地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目前农村金融的这种低效率状态,使其处在了农民不满意,金融机构自身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的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彻底理清这里的问题,或许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思路,新的研究视角。与目前国内研究农村金融大多局限在短期或政策上不同,该书选择了“一个长期的视角”,正如作者所言“之所以要选择长期视角,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历史演进过程几千年连续不断。即便是最近几十年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也只有将其置于几千年的长期演进过程进行考察,才能窥其真面目。”可以说作为书中最为精彩的第一章已经奠定了整个研究的思路与基调。

  在作者的思路下我们若再作进一步的延伸,可以发现这里隐约的涉及到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中所出现的一个明显的冲突,即基于现代金融制度安排而出现的各种商业银行等金融组织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型信用,而我们的国度原本却是一个关系型信用的社会,这个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中国的乡村社会是由不同层次的“圈子”所组成的“圈层结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是一种“差序格局”状态,而不是西方式的“团体格局”。那么这里就存在着这两种类型的信用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我们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可以知道一味的从供给的角度出发,引进一整套我们自认为“先进的制度安排”而对原有的社会基础视而不见,这种改革方式只能是改革者的“一厢情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既然如此,那么或许我们应该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有必要对中国农村金融的生存土壤进行了解,即我们应先弄清楚中国农村是怎样的结构秩序,在这一秩序下农民(或农户)又具有怎样的行为特征,其所期望的农村金融安排怎样才是合意的。事实上,只要我们的农村金融安排被这一群体所接受,认为“有用”,那么这种安排自然就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安排。
在此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当今的中国农民(或农户)也已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因为它已经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当然它也不是教科书上的一个简单成本--收益下的新古典理性人,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原有的社会秩序构建不可能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就消失。实际上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原有的关系型秩序格局被逐渐打破,而我们的理想目标格局还没有形成的阶段,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或许我们所要寻找的是在政府强干预、乡土文化犹存及市场化意识逐渐渗透下的可能均衡解。在这一领域“制度的规模效应”现象可能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寄希望于单一的农村金融安排来解决目前的问题是难以实现的。进一步的,这也告诉我们目前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于农村金融的解释存在着其固有的缺陷,因为“现实经济变化的发生不仅是由于相对价格变动对新古典模型产生压力,而且是因为不断演变的意识形态观念使得个人和集体对自身地位的公平性,产生相互对立的观点,并使他们按照这些观点而行动”(诺斯语)。因此,中国农民(或农户)其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逻辑关系,我相信阿玛蒂亚·森的那句名言“消失的传统可能令人百般怀念,放弃古老的生活方式或会导致极度的痛苦和深深的失落感,社会规范、价值理念与市场机制一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正所谓中国就是中国,我们在分析中国农村金融问题时,不应该忘记中国元素,我们的一切前提假定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否则即使我们使用的模型再完美,其结论也只能是错误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性质与结构的判断应建立在一个顾及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且综合了农村社会诸多层面因素的逻辑链条之上,而不是孤立地把经济金融因素单独拿出来考察,以免依据一些短期和表层的迹象来评判到底什么样的金融制度更适合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民已日益成为社会“边缘化”的阶层,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且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常常表现为一种短期行为,缺乏应有的热情,更不用说是一种长期的关注。正如一位学者所言“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农村金融领域投入的热情和精力与农村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很不相称,农村金融似乎成为被遗忘的一个领域,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似乎也已经被主流社会及其话语系统所遗忘”。但是我想作为一名真正的研究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一领域问题的解决在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长期的关注与分析,这让我想起美国诗人罗伯特·费罗斯特的那首诗:

人迹罕至的路
林中两路分,可惜难兼行;
我独上歧路,境遇大不同。

  我们相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多的激情与活力,我们也期待着这一领域有更多优秀的研究作品出现。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