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历史视角下的金融演进——读《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

  本文为CENET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学著作书评征文活动参选作品

  每当看到张杰老师的文章时,心中总会有一股冲动、一种喜悦之情。因为当大家以主流论调高谈阔论某一经济问题时,张老师总能另辟蹊径,以独特的分析视角给人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读完张老师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书中有关章节的内容,更多的是引论中的内容,“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在解释中国经济问题尤其是长期问题和总体问题时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中国未来经济变迁的方向在哪里?”。其推理的缜密让人折服,同时又引起人的沉思。是一种释怀,又是一种淡淡的感伤。

  从张老师的博士论文《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学分析》,到金融专著《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再到这本书,我所喜悦的除了书中的内容外,更多的是张老师一贯坚持的经济学分析视角和思维逻辑,在我的理解中则表现为历史视角下的逻辑推演,其站在历史的视角去分析经济(包括金融领域)的现象,更为深刻、更有渗透力,更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思维上的冲击。

  在当今经济学中,数学主义早已泛滥成灾,摆弄数学工具的深度与广度日益成为业内评判的主要尺度。写文章不见数学身影则基本成废品,见不得市面。一些经济杂志上的文章读完让人觉得除了一堆数学之外不知所云,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全都成了一些边角料,文章的核心并不是经济理论而是数学公式。经济学的文章中经济思维方式完全不见,有的话只剩下了数学思维和数学公式。尽管我们的经济学人在口头上都认为数学只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学好数学只是学好经济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诚然,我并不否认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现代的中国经济学子们想要在经济领域内与国际接轨,理所当然地要会懂得如何使用好数学这一有用的分析工具。)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现实中数学并非我们所言的只是一种分析工具,而是日益成为经济学界的主流,尤其是在我们新生代的经济学子中,比拼数学更是成为一种时髦。正是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使得许多经济文章用数学思维替代了经济思维,一篇篇文章成了一堆堆无用的躯壳,经济学的灵魂与气质全然不见!号称“经济学中的数学——金融学”更是如此,这岂不是一种悲哀。

  其实经济金融问题并不是几个变量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其背后折射出的更多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说到底经济(金融)学还是一种社会科学,离开了社会这个大框架、这个大前提,其所得出的结论无异于盲人摸象。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度里,若我们不从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在孔孟之道统治长达两千多年逐渐形成的这一历史背景出发,那么我们对中国社会问题所作的经济分析,只能是得其表而无法得其里;同样,我们若不明白现代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亦是从希腊罗马制度中经过几千年的演化而逐渐形成的,不懂得市场经济的起源、不懂得希腊城邦的历史,我们也很难对市场经济做出准确的理解。

  为什么在西方国家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到了拉美,东欧等地却失效了呢?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向市场演进的过程中却走向了“权贵资本主义”?可见对自身国家历史以及市场自身演进历史的了解,对于我们建立起真正发达的市场经济至关重要。其实,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市场经济最早是从古希腊城邦中逐步演化而来的,当时各个城邦之间的独立、平等、自由、契约、法权等观念在当今市场中依然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从本质上看,市场是一种契约型信用关系,是一种法权构建。顾准老先生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资本主义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法权体系”。而且市场中所谓的自由其实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在法权体系下赋予的行为准则。正如自由主义的旗手——哈耶克所言:“自由之至是法制”。只有在各种契约、法制的完备下才可谓自由。

  因此对于我们后辈经济学子们而言要真正弄清中国的经济问题,至少一方面要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结构演化史。正如张杰老师在引论中所言:“我们需要对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演进进行重新审视”,不搞清楚中国这个曾在孔孟之道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社会结构,而一味的鼓吹市场经济、市场技术,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所涉及的也只能是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应当彻底理解市场经济这个法权体系的精神要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什么,否则的话,我们所称建立的市场经济也绝不是什么真正的市场经济,它只是我们自己闭门造车、自我陶醉和幻想的经济制度而已。

  只有彻底理解了中国和“希腊城邦式的市场”几千年来的历史演进轨迹,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制度才可能在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形成。

  历史或许不会重演,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我们只是希望数学工具主义在经济(金融)学大道其行时,别遗忘了我们的过去、市场的历史,因为从历史的视角来透析中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演义更具有穿透力、更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历史并不意味着结束,从历史之中更能看清我们曾经行程的轨迹,更能明晰我们将要选择的方向。读完张杰老师的这本著作,让我们后生们钦佩的是中国的经济学人中已经有人为我们开启了这段行程的大门。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