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穷人的银行家”的启示

  银行是为有钱人服务的,这大概是通识。前些时候沸沸扬扬的银行对小额储户收费案,可以作为这一通识的最新注脚。笔者在银行业厮混了近二十年,银行嫌贫爱富的事,听得多,看得多,做得也不少。可以说“从来如此”。——“从来如此,便对么?”记得鲁迅这样说过。老实说,理性的人,的确要多想一想这个问题。

 
 在南亚的孟加拉,有这么一家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银行,她专以穷人为服务对象,并且其中96%是妇女。要知道,孟加拉基本上是个穆斯林国家,妇女的地位并不高。这家名为格莱珉(Grameen,孟加拉语,意为村庄的、乡村的)的银行成立20多年来,只有三年没有利润。2005年,格莱珉盈利1521万美元,约合1.2亿人民币。格莱珉银行累计放贷28101亿塔卡(约合322亿人民币);2006年贷款余额为317亿塔卡(约合36亿人民币);格莱珉的贷款者拥有该银行的94%的股权(另6%为政府拥有)。

  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到格莱珉银行贷款,竟然无须抵押担保。而她的不良贷款率竟然低于1.11%。要知道,在国际上,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低于2%,就很难得了。21世纪报社的某位高级记者,曾经就这一问题询问来自10个行业的高级人员:一家银行专门发放小额贷款给农村的穷人,甚至身无分文的乞丐,在没有政府资助、国际机构捐款的前提下,能够自给自足吗?10名精英的答案无一例外:“不可能!”

  怀疑格莱珉银行业绩的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教授。他于1999年撰文质疑格莱珉银行低于1.6%的不良贷款率不真实,实际上应该是7.8%;他还说格莱珉实际是依靠捐款来生存的,如果要自给自足收支平衡,贷款的实际利率要高达25.7%。

  人们的怀疑并非毫无理由,因为,那是基于银行业的全部历史以及我们的理性分析的。然而,格莱珉确实创造了一个传奇。这个传奇始于30年前。那时候,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Muhammad Yunus)因为不忍目睹制作竹凳的贫穷村妇受到中间人的盘剥,自掏腰包,将27美元分借42个赤贫村妇,由此开始其无抵押小额贷款事业。

  遥想一下孟加拉的贫穷吧,42人平分27美元,人均0.64美元,约合5.14元人民币。

  格莱珉的基本运作方式是:1、贷款者虽然无须抵押或担保,但却要找到另外四个人,成立一个五人小组,格莱珉先给其中的两人贷款。如果在随后的六周内,这两个人都按期偿还贷款,就允许另两名成员贷款;小组的组长通常是最后一个贷款者。如果中途有人退出,则须补足五人方能继续运作。2、对于借款人而言,她们(请注意性别代码)每周必须偿还小额的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一年后还清债务,她们便可以借更多的贷款,同时还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例如,一名成员借款1000塔卡(1000塔卡约合115元人民币),利率10%,还款期为一年。一年后本息合计1100塔卡。该成员每周约需还款21塔卡。同时还要存款5塔卡,存款利率为8.5%-12%,一年后还清贷款时,存款本息合计约有260塔卡。有了良好的信用记录,此人便可借用更大额度的贷款。该成员的财务状况会逐渐改善,并最终摆脱贫困。

  无独有偶,我国的一位经济学家也曾在太行山区实施小额贷款计划,但由于某种原因,这一计划没能做下去。

  “熟知非真知”。格莱珉银行的事迹说明,我们能想像到穷人的贫穷,却并不知悉穷人有出人意表的信用。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按照由低到高的信用程度,美国各阶层信用排列为:老板、企业高管、白领、蓝领。

  “当你将世界放在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情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尤努斯教授说。因此,尤努斯提倡以“蚯蚓”的视角(the worm's eye view)贴近穷人,去研究了解穷人。而我们,有的时候,却只是给低收入人群贴上“弱势群体”、“社会底层”的标签,然后放言高论——这种态度,与尤努斯相比,孰高孰低呢?

  作为银行,以赤贫的人为目标客户群的格莱珉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他银行还有什么理由不盈利!当然,尤努斯和格莱珉还给予我们许多别的启示,那些也许更为重要。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