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走近曼昆的世界

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中文版,很快就要和读者见面了。届时我们将知道中国读者对该书的评价。但我们早已知道,他的美国同胞们,对该书寄予何等的厚望。他的出版商用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价格机制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曾为该书预支了百万美元的稿费。

曼昆是一位具有奇才的年轻学者。14年前,当他刚完成博士学业,在哈佛大学开始任教时,我有幸专修了他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当时的同班同学中,有现已在中国经济学者中享有盛名的许成钢、李稻葵、胡祖六、樊钢等人。那时,曼昆刚20多岁,比班上多数同学年纪还轻。时隔不久,不足30岁的曼昆已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需知,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曼昆对经济研究和分析的技术自然是用得娴熟自如,比如建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但对曼昆来说,这些手段只是严格分析和与同事们交流的工具。他的成名,更重要的乃是他对经济学思想的突出贡献。众所周知,经济学在七、八十年代曾经遇到极大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持续的停滞膨胀,使30年代以来的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受到严重质疑。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纷纷登扬,互相争论,要夺取经济学主流的王冠。在这一百家纷争的时期,曼昆一枝独树。他不是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通过自己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努力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一个新的、更坚实的微观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他大量吸收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精华,使自己的思想升华于各家之言之上。

曼昆随和的个人作风,也给哈佛相当严肃的师生关系吹进了一缕新风,使他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有一个毛病,说话快如飞簧,使美国学生也难以听懂和跟上他说的内容。这也许是因为他的思维速度太快,以至于表达总难以跟上。他开玩笑说,自己是“残废人”,不能控制自己说话的速度。在课堂上,当学生问到他不熟悉的问题时,他从不讳言自己对某个问题缺乏研究,无法回答。在选他的课时,有一天,他对我说:“我很想请你吃饭,可惜哈佛给我的工资太低。”于是,我们一起去吃了顿午饭,然后各掏自己的腰包,付了饭钱。这是我在美国首次领教“没有免费午餐”的含义。1998年,我在一次会议期间,碰到了已是百万富翁的曼昆,便和他开玩笑说:“你现在是否已付得起我的一顿饭钱了?”他停顿了片刻,脸上带着半是天真,半是无赖般的笑容回答说:“哈佛付给我的工资还是太低。”

(王一江:毕业于北京大学,199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而后受聘于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1996年起任终身教授。曾兼任世界银行顾问、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