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田国强在2010年“现代经济学”全国高校教师暑期班暨全国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周校长讲了,我们办“现代经济学”全国高校教师暑期师资课程进修班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从我们刚刚开始改革后的一两年就开始办这个班了,“现代经济学”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今年是第二次办。首先,我想谈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两个暑期班?答案很简单:就是国家需要人才。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我们需要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来实现人才强国、强校。温家宝总理非常深刻地总结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中国要变成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现代商学人才。


但现实的情况是,尽管现代商学和经济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速度最快、在校学生最多、生源质量最好的学科之一,截止2008年底,我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类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已占全部在校生人数的24.16%,近四分之一。但是,我们培养的真正意义上的商学人才特别少。现在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学的概念,传统财经类大学的培养重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经类国民经济从业人员,综合型大学经管学院的主体学科也不是现代商学,是以工程背景发展出来的管理科学,国内经管学院的早期教师也基本上是由工科背景的教师转行过来的。但是,说得不好听,师资很差,研究也很差,经济学家更差,有些经济学家跟算命先生一样的,没有结合任何经济学理论在谈问题。这就构成了一个矛盾:生源质量很高、师资力量很差,所以有些“集天下英才而毁之”的味道。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必须实施人才强校、强国战略,需要各方面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我为各位学员的到来而感到高兴。希望通过举办这两个暑期进修班,一方面希望研究生今后能够读博士,培养研究型的人才,另一方面希望我们的老师扎扎实实的学好这几门课。我们不捣糨糊,因为许多培训班,培训一天、两天最多一个星期,没有什么效果。因为我也当过农民,办事情咱们就是要实实在在的去做。我们这个班就是用我们最好的老师,从海外引进的海归博士,并且是按照国际前20名大学的经济学课程体系设置,按照我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水平严格设置暑期班的课程,每门51学时。就像美国的暑期小学期,一门课一门课的过,我们是高级微观经济学Ⅰ、Ⅱ,高级宏观经济学Ⅰ、Ⅱ,高级计量经济学Ⅰ、Ⅱ,再加上数理经济学,希望大家能学有所成。我们一开始是完全自发地办这个免费公益培训项目,后来教育部给了我们一些经费支持,尽管不多,但表示教育部支持我们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我初步计算过,如果一个老师学成之后,每年能使上百个学生受益,10年就能有1000个学生受益。暑期班已经举办三届了,加上今年的学员,我们已经培训了600多位师资,10年下来,能让几百万人受益!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刚刚周校长也介绍了我们上财的改革。各位学员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都很年轻。周仲飞副校长也是海归,就是他把我招进来的,对我们的工作非常的支持。财大是一个了不起的学校,我在来财大之前,我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也曾经邀请我回去,我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做过兼职或特聘教授。财大有一个了不起的校长——谈敏,当时谈校长的一句话让我觉得财大是一个能做事的地方。谈校长说:“田老师,我们把你请来,不是希望你早上8点钟上班,下午5点钟下班,这种人我们多的是,我们希望你过来,能帮我们把学科建设做起来,帮我们引进一些人才。”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校领导能有这样的眼光,非常了不起。学校和我签的合同是三年,希望我能引进3位左右海外人才。3个哪里够,我的想法是一年10个,3年30个。就像长江截流一下,一定要有规模,形成气候。因为中国的学术环境不太好,如果不批量引进,很容易引进来之后就为人民币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了。


我最近正在准备一门课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其中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中国改革之谜:为什么在缺乏现代经济学公认的可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取得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继而,为什么历史上一些大的变革,如商鞅、王安石和清末维新派变法无不以失败告终,而只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功?为什么有的国家越来越穷?有的国家越来越富?为什么有的改革失败了?到底是制度创新最重要?还是经济发展最重要?哪一个先行?我用信息和激励机制来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实践,我现在既是一个理论经济学家,也是一个从事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坚信能在上海财经大学把改革搞成功。我刚开始在上财经济学院搞改革的时候,网络上、校内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认为财大改革能成功,差不多所有人预测改革会失败,他们怀疑我每年只在上财待几个月,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他们没有想到邓小平天天打桥牌,照样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我难道不会学他老人家,将一个小小的经济学院治理好?现在我已经把经济学院也治理得很好,我的手机一两个星期基本上接不到因为学院的事情而找我的电话,因为制度规范建立起来了。


有人问我,到底制度建设重要还是发展重要。我的回答就是,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发展水平很低下的时候,当然要先发展起来,因为改革势必会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为什么邓小平的改革能成功?就是因为他的改革满足委托代理,激励机制里面的两个条件,一个就是参与性条件,绝大多数老百姓从改革中得到好处而拥护他,由于他的崇高威望,有一定地位和能力人也不会站出来反对。最近,我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仔细看了一遍,我发现邓小平时时刻刻抓住“发展是最大的硬道理”这一指导方针。一个国家、一个学校,一个个人不发展是不行的。在座的各位,你们的学术寿命还有很多年,不发展就会被淘汰,有学问的人,越老越值钱。同时,也不能好高骛远,为什么会清议或清流误国?为什么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都失败了?因为他们根本上没有考虑到参与性条件,反对力量太大。邓小平的很多讲话中都蕴含了深刻的经济学思想。我在财大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我的帮助。我知道要信息对称,要有理性假设。我来财大搞改革的时候,首先向经济学院的老师们做了三项承诺:所有老师的收入每年提高20%,所有的老师都有课上,所有老师不会因为改革而丢掉工作,这样就稳定军心了,也调动了大家的参与性,同时我再引进一批海归博士,使大家都得到好处,大家就会支持。现在经济学院的制度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了。


很多人问我们的改革成效如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最近完成了一份题为《改革、发展与创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上财实践》的总结报告,这是提交给教育部的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试点期总结。我们的创新平台――经济学创新平台最早是在财大开始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并且已经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因为我们这种创新的模式基本解决了或至少改进了教育部一直想解决的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大家都知道,30多所985学校都是综合性的大学,但存在激励扭曲,由于有许多好处,得到更大的支持力度,像财经类、师范类、油矿水电等专业学校都想办成综合性大学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另外,985高校有60多个亿闲置在那里,也造成了效率问题。


我们的改革实践、我们的建议书也引起了中组部的重视,中组部有关领导要求我们写一份总结材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改革、发展与创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上财实践》总结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上海财经大学依托“经济学创新平台”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三大发展成效、八大创新举措,平台建设团队从上财实践中凝练出的改革、发展与创新需处理好的六大辩证关系,以及上海财经大学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形成了鲜明的上财特色: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注重绩效(产出是最重要的,管它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高端引领(我经常讲,我也只是一个小王,国家要引进更多的大王回来。我专门写了一个建议书,就是谈如何引进大王。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批杰出的留学归国科学家和学者为国家科技进步、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物理、导弹火箭领域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数学领域的华罗庚、苏步青、吴文俊,地质领域的李四光,生物领域的童弟周,桥梁领域的茅以升,地理农学领域的竺可桢,建筑领域的梁思成等等。这些顶尖科学家和学者都在所属科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成就,并从实际应用方面对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他们往往一个人就能够带动一个领域的跨越发展。办世界一流大学是有内在逻辑规律的,不是要参照而是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这就一定要有一批懂得这种内在逻辑规律的人来办大学。我在国外做了20多年教授,也一直关注和参与国内的教育改革发展,应该说对国内外的办学体制都有相当的了解。谈校长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引进了我们七个海归院长。一开始只引进了我1个,没有想到的是带动效应、影响效应或者说滚雪球效应这么强,后来张欣来了、黄明来了、谭国富来了、艾春荣来了、牛铭实来了、王能来了,一共引进了7个海归院长,现在国内很多高校也纷纷效仿)、批量跟进(现在学校已经引进了100多个海归博士,单经济学院就引进了将近40个,占全院教师的53%。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双向打通的双轨制,我们也鼓励一些存量教师转入常任轨,但是他们不愿意转,因为压力太大),后面还有四句话: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走得掉。我们的老师能够被世界一流大学挖走,或者一些差的人能够淘汰,也不是坏事情。谈校长对中组部来调研的刘局长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就是对上海财经大学六年来人才引进改革的精辟总结,确实是这样,我们很多的政策报告都被领导批示了。


经济学院在2006年的时候,国际知名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为0,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表了106篇国际刊物论文,其中86篇署名财大。现在国内评价采用SCI、SSCI,那个太差了,有几百个几千个杂志,鱼龙混杂,要看就要看顶尖杂志、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据对有关经济学院(系)网站上列示的论文成果的初步统计,我们经济学院在顶尖和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可能已赶上并超过经济学科处于亚洲顶尖水平的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院(系),达到北美前50名研究型大学经济学院(系)的水平。有些人可能会批评我们“崇洋媚外”,说我们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不了文章。我们就发表文章证明给他们看。2005年以来,我们在国内顶尖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和管理学期刊《管理世界》上各发表了30和31篇高水平论文,单经济学院在《经济研究》上就发表了13篇。


经济学院在我来之前,学生生源和就业率在全校的排名都比较靠后,但是现在我们的就业率差不多是全校最高的,今年博士生100%就业,硕士生、本科生就业率接近100%,而且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但是要找到工作,还要高质量的就业,到政府部门,国内知名高校、国外知名大学、世界500强企业中去。我刚来经济学院的时候,只有极少的学生出国,但近年来学生出国留学的人数都呈加速度增加,学校层次也有了很大提高。以今年为例,经济学院仅本科生就有35位同学出国留学。我们学生去留学到许多世界知名大学,诸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名校。以前我院政治经济学的博士就业比较困难,现在不但全部就业,而且还出现一位学生被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争抢的现象。


为什么这些高校会争抢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有上财培养人才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1、强化《资本论》原著学习,经济学院的硕士生本科生都要学习《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的博士生上一年的《资本论》原著,现在国内任何一所高校基本上没有这样做的;2、加强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教学,现代经济学的课程都是按照北美前20名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三门高级微观、三门高级宏观、三门高级计量加一门数理经济,因为中国现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经济学和现代商学方面的人才,所以要这样设置课程,让学生有充分的现代经济学理论训练;3、重视数理基础课程,数理基础非常重要,像金融市场方面的期货、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等都需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美国华尔街的很多金融人才是学习数学出身的。现在上海财经大学就是想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商学人才。


另外,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我不会讲思政方面的大道理,但是我感觉到教师课堂上讲得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的不同,而不太愿意去学,我在经济学院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主要就是强调8个字:诚信、宽容、感恩和奉献。特别是诚信问题,我们抓得很紧。无论是take home test、作业还是闭卷考试,只要是抄袭,我们绝不姑息。我们有一个学生已经通过了所有的课程学习,通过考试了,正在准备写论文,但是上张欣老师的一门课,是take home test,他没想到每个学生的题目不一样,抄别人的答卷,结果被抓了个现形,后来他自己申请退学了。


总之,正是因为我们这样的培养特色,学生无论在就业还是出国等方面,都反映出我们近年来改革的内在逻辑。隔行不隔理,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改革,都是有共性的,必须考虑参与性条件和激励相容的这些约束条件,能不能调动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性。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办暑期班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希望各位在座的学员能在这一个月中学有所成,这无论是于国、于民、于公、于己都是有利的,因为国家、社会与个人,它的前途命运是结合在一起的。170多年来,有志之士都为中国重新崛起而不断探索,当前我们国家正遇到千年一遇的发展机遇。不管大家今后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都要好好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掌握真本领,不当媒体经济学家。你们是从800多个申请者中选出来的,希望你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efnchina.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10&ID=415322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