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

【原文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原刊地名】芜湖
【原刊期号】200406
【原刊页号】631~643
【作者简介】王世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王世华(1948-),男,安徽肥东人,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回顾了近六十年来徽商研究的状况,综述了有关徽商起源、徽商资本积累、徽商的特色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徽商研究应该大力发掘新材料,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主动服务经济建设。
【摘 要 题】经济专史研究
【英文摘要】The article reviews the study of Huizhou merchants in the past 60 years. It summarizes the origin,capital accumul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izhou merchants. It proposes that the study of Huizhou merchants explore new materials,develop important subjects study,and serve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关键词】徽商/回眸/前瞻
 
 【参考文献】
[1]傅衣凌.明代徽商考[J].福建省研究院研究汇报,1947,(2).
[2]陈野(陈学文).论徽州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特色[J].安徽史学通讯,1958,(2).
[3]张海鹏、王廷元.明清徽商资料选编[Z].合肥:黄山书社,1985.
[4]朱世良等.徽商史话[M].合肥:黄山书社,1992.
[5]王磊.徽州朝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6]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7]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M]变迁.北京:三联书店,1996.
[8]王世华.富甲一方的徽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9]周晓光、李琳琦.徽商与经营文化[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10]陈智超.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11]丁言模.左儒右贾——安徽帮[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12]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3]陈学文,徽商与徽学[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3.
[14]绩溪县方志办公室.绩溪徽商[M].;邵之惠.绩溪徽商(续)[M].2001.2004.
[15]范金民.老树春深更著荐[J].中国社会科学,1997,(2).
[16]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17]安徽省博物馆.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 (第一集)[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18]张海鹏等.中国十大商帮[M].合肥:黄山书社,1993.
[19]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20]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1]唐力行.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22]赵华富.两驿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9.
[23]叶显恩.试论徽州商人资本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史研究,1980,(3).
[24]李则纲.徽商述略[J].江淮论坛,1982,(1).
[25]汪绍铨.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5,(2).
[26]刘和惠.徽商始于何时[J].江淮论坛,1982,(4).
[27]王廷元.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史研究,1995,(3).
[28]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A].徽商研究论文集[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29]王廷元.徽州商人的小本起家[A].赵华富.首后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1996.
[30]王珍.关于徽商兴起与衰落的原因[J].徽州社会科学,1986,(3).
[31]唐力行.论徽商与封建宗族势力[J].历史研究,1986,(2).
[32]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J].安徽史学,2004,(5).
[33]张海鹏、唐力行.论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 [J].中国史研究,1984,(4).
[34]张明富,“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特色——以明清江浙、山西、广东商人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4),
[35]王世华.也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兼与张明富先生商榷[J].安徽史学,2004,(1).
[36]叶显恩.徽商的衰落及其历史作用[J].江淮论坛,1982,(3).
[37]杨明明.徽商是典型的东方封建商贾[J].徽州社会科学,1986,(3).
[38]刘淼.徽州盐商的经营特点[J].徽学,1986,(1).
[39]张海鹏.徽商进入两淮的几个阶段——“明清徽商与两淮盐业”研究之一[J].货殖,第2辑.
[40]张海鹏.徽商在两淮盐业经营中的优势——“明清徽与两淮盐业”研究之二[A].首届国际傲学学术讨论会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 1996.
[41]范金民.明代徽州盐商盛于两淮的时间与原因 [J].安徽史学,2004,(5).
[42]王振忠.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究[J].江淮论坛,1994,(5).
[43]于海根. 试析明清徽州盐商独特的文化人格现象[J].学术月刊,1994,(5).
[44]曹永宪.明代徽州盐商的移居与商籍[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1).
[45]王世华. 明清徽州典商的盛衰[J].清史研究,1999,(2).
[46]王廷元.徽州典商述论[J].安徽史学,1986,(1).
[47]吴仁安、唐力行.明清徽州茶商述论[J].安徽史学,1985,(3).
[48]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大学报,2000,(3);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与徽州茶商的衰落[J].江海学刊,1998,(6).
[49]王国键.论五口通商后徽州茶商贸易重心的转移[J].安徽史学,1998,(3).
[50]王珍.徽州木商述略[J].徽州社会科学, 1991,(2).
[51]唐力行.明清徽州木商考[J].学术界,1991, (2).
[52]李琳琦.明清徽州粮商述论[J].江淮论坛, 1993,(4).
[53]王廷元.明清徽商与江南棉织业[J].安徽师大学报,1991,(1).
[54]聂德宁.试论明代中叶徽州海商的兴衰[J].安徽史学,1989,(3).
[55]唐力行.论明代徽州海商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3).
[56]郑力民.徽商与嘉靖海乱——兼与戴裔煊先生商榷嘉靖海乱性质[J].徽州社会科学,1990,(4).
[57]王世华.论徽商的抗倭斗争[J].安徽师大学报,1986,(1).
[58]陈希.胡开文墨业史略(上、中、下)[J].徽州社会科学,1986,(1),(2),(3);曹国庆.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徽州瓷商[J].江淮论坛,1987,(2);范金民,明代徽商染店的一个实例[J].安徽史学,2001,(3).邵之惠.绩溪旅外徽馆业简介[J].徽州社会科学,1985,(2);郑清土.鲍廷博和〈知不足斋丛书〉[J]安徽史学,1995,(4);徐学林.明清时期徽州刻书业[J].安徽师大学报,1992,(2).童光东.明清时期新安药店及其医药学作用[J].中华医史杂志,1995,(1).
[59]王廷元.略论徽商与吴楚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4).
[60]朱宗宙.徽商与扬州[J].扬州师院学报,1991,(2);刘淼.清代前期徽州盐商和扬州城市经济的发展[J].安徽史学,1987,(3);刘文智.清前期的扬州徽商[J].江淮论坛,1982,(3).
[61]吴仁安.论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徽商[J].徽学,1990,(2);王振忠.明清时代南京的徽商及其经营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2,(4);张健.徽商在武汉[A].徽商研究[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范金民.明清时期活动于苏州的外地商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3).陈学文.明清徽商在杭州的活动[J].江淮论坛,1990,(1);王廷元.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J].安徽史学,1984,(4);曹国庆.明清时期江西的徽商[J].江西师大学报,1988,(1);曹国庆.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徽州瓷商[J].江淮论坛,1987,(2);陈忠平.明清徽商在江南市镇的活动[J].江淮论坛,1985,(5);陈剑锋.明清时期浙北杭嘉湖市镇的徽商[J].安徽师大学报,2003,(2);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徽商[J].安徽史学,2004,(3);张雪慧.论明清徽商与西甫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关系[J].徽州社会科学,1991,(3).
[62]王廷元.徽商从业人员的组合方式[J].江海学刊,2002,(1).
[63]张明富.明清徽州商人的经商之道[J].西南师大学报,1995,(2).
[64]陈学文.明清徽州商人之成功[J].浙江学刊,2001,(6).
[65]李琳琦.“儒术”与“贾事”的会通[J].学术月刊,2001,(6).
[66]王世华.明清时期徽商的公关艺术[J].文史知识.1994,(12).
[67]陈学文.明清徽州商人之成功[J].浙江学刊, 2001,(6).
[68]王世华.论徽商的商业道德[J].光明日报, 1998-02-13.
[69]王廷元.论徽州商人的义利观[A].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70]张海鹏.论徽商经营文化[J].安徽师大学报, 1999,(3).
[71]周晓光.略论明清徽商的“儒道”经营理念 [J].孔孟月刊(台北),2004,(5).
[72]李琳琦.徽商的店堂文化、柜台艺术与广告促销活动[J].孔孟月刊(台),1998,(9).
[73]卞利.论明清期徽商的法制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1999,(4);胡宪民.徽商法律观念之探讨[A].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吴晓萍、李琳琦.徽商的途程观念[J].历史档案,1997,(2).
[74]刘伯山.安徽日报,1999-05-13.
[75]张民服.徽商与明清文化[J].郑州大学学报,1991,(5).
[76]张海鹏.徽商——酿造徽州文化的“酵母”[A].黄山市编.徽学研究论文集[C].1994.
[77]黄成林.徽商与徽州文化[J].人文地理.1995,(4).
[78]秦效成.徽商与徽州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 1996,冬之卷.
[79]王世华,徽商与长江文化[J].安徽师大学报, 2003,(1).
[80]王成则.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J].安庆师院学报,1999,(5).周晓光.明清徽商建筑文化的特色[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1);桑良志.十大商帮与藏书文化[J].黄山高专学报,2001,(1).
[81]李琳琦.明清徽商与儒学教育[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3).
[82]李琳琦.从谱牒和商业书看明清徽州的商业教育[J],中国文化研究,1998,(3);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大学报,2000,(3):明清商业社会中的教育特色[J].华东师大学报,2003,(1).
[83]宗韵.清代徽商家庭教育个案研究——以〈先府君行述〉为考察的中心[J].安徽师大学报,2003,(5).
[84]范金民.清代徽州商帮的慈善设施——以江南为中心[J].中国史研究,1999,(4).
[85]方利山.仁心济世,德厚风高:在灾害面前的徽商[J].黄山学院学报,2003,(3).
[86]卞利.明清时期徽商对灾荒的捐助与赈济[N].光明日报,1998-10-23.
[87]周晓光.19世纪50—60年代中国社会的战乱与徽州商帮的衰落[A],94首后国际徽学讨论会文集[C].合肥:黄山书社,1996.
[88]王世华.徽商精神与现代经济[N].安徽日报, 2003-04-11.
[89]张海鹏.从扬州到徽州的繁荣看明清徽商的历史作用[A].第六届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C].合肥:黄山书社,1997.
[90]卞孝萱.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代徽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J].徽学,2000,
[91]韩大成.明代徽商在交通与商业史上的重要贡献。[J]史学月刊,1988,(4).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