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启蒙学者论中国之一(下):亚当·斯密

  来自:(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30&rootid=&id=55327


启蒙学者论中国之一(下):亚当·斯密(续)


5.评中国经济政策与目前的宏观调控
(提示:近几年,一方面,税收收入飞增、投资率高居不下、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建设遍地开花,另一方面,电力紧张、能源紧缺、污染严重。于是,有宏观调控和关停并转。仔细琢磨经济数据,却感觉相关政策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感觉。还是听听斯密的说法吧,当然,是类似的问题,是基础性的消费与储蓄,而非宏观调控,但相信读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先看我们每个人:“讲到奢侈,一个人所以会浪费,当然因为他有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有时简直难于抑制,但一般说来,那总是暂时的偶然的。再讲节俭,一个人所以会节俭,当然因为他有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这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一刻放弃过这愿望。我们一生到死,对于自身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一刻觉得完全满意,不求进步,不想改良。但是怎样改良呢,一般人都觉得,增加财产是必要的手段,这手段最通俗,最明显。增加财产的最适当的方法,就是经常在常年的收入或特殊的收入中,节省一部分,贮藏起来。所以,虽然每个人都不免有时有浪费的欲望,并且,有一种人,是无时不有这欲望,但一般平均来说,在我们人类生命的过程中,节俭的心理,不仅常占优势,而且大占优势。再讲妄为,无论在那里,慎重和成功的事业总占极多数。…破产这种灾祸,对于一个清白的人,实在是极大的极难堪的灾祸。不留意避免它的人,实在不多。当然罗,不知道避免它的人,象不知道避绞台的人一样,也并非没有。”(上卷,第314页)
(2)政府的奢侈与妄为是罪魁祸首:“地大物博的国家,固然不会因私人奢侈妄为而贫穷,但政府的奢侈妄为,却有时可把它弄得穷困。……然而,就经验所得,在大多数场合,个人的节俭慎重,又似乎不仅可以补偿个人的奢侈妄为,而且可以补偿政府的浪费。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这不断的努力,常常强大得足以战胜政府的浪费,足以挽救行政的大错误,使事情日趋改良。譬如,人间虽有疾病,有庸医,但人身上总似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可以突破一切难关,恢复原来的健康。”(上卷,第314~315页)“政府的浪费,虽无疑曾阻碍英格兰在财富与改良方面的自然发展,但不能使它停止发展。……一方面虽有政府的诛求,但另方面,却有无数个人在那里普遍地不断地努力改进自己的境况,节省哪、慎重哪,他们不动声色地、一步一步地把资本积累起来。正是这种努力,受着法律保障,能在最有利情况下自由发展,使英格兰几乎在过去一切时代,都能日趋富裕,日趋改良。……由此可见,英格兰王公大臣不自反省,而颁布节俭法令,甚至禁止外国奢侈品的输入,倡言要监督私人经济,节制铺张浪费,实是最放肆、最专横的行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始终无例外地是社会上最浪费的阶级。他们好好注意自己的费用就行了,人民的费用,可以任凭自己去管。如果他们的浪费,不会使国家灭亡,人民的浪费,那里谈得上呢。”(上卷,第318页)
特别提示:官员们明白了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每个人为改善自身境况而做的努力;你们的政绩工程,其实是祸害,不过被民众的努力所弥补了而已”;不管你们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我等小民可是看清楚了。

6.听斯密讲历史
“游牧民多余暇,幼稚农业状态下的农民,也有一些空闲时间,至于手艺工人或制造业者,则全无闲暇。关于武艺的训练,第一种人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它上面,都于自己无损。第二种人把一部分时间花费在它上面,也不会蒙受大损失。第三种的情况却大不同。他费去一小时,即有一小时的损失。为他自身的利益计,他自然而然地会完全漠视这教练。并且,技术进步,制造业进步,必然会引起农耕上的种种改良,使得农民和城市的工人一样,没有闲暇。于是,农民自然而然地也和市民一样忽视军事训练,大多数人都养成了不好战的习性。然而在另一方面,由农业改良而产生的财富,或者说,由这些改良蓄积下来的财物,却又不免诱起邻国的觊觎和侵略。事实上,勤勉而因此富裕的国家,往往是最会引起四邻攻击的国家。所以,国家对于国防如不采取新的手段,人民的自然习性是会使他们全然失去自卫能力的。”(下卷,第260~261页)“近代战争火药费用的浩大,显然给能够负担此浩大费用的国家提供了一种利益,而使文明国家对野蛮国家立于优胜的地位。在古代,富裕文明国家很难防御贫穷野蛮国家的侵略;在近代,贫穷野蛮国家却很难防御富裕文明国家的宰割。火器的发明,乍看起来,似对文明的持久与继续有害。但实际上,乃对文明的持久与继续有利。”(下卷,第270~271页)
(阅读提示:此段论述不仅有趣,而且最体现斯密的论述风格:看似简单随意的了了数语,却包含大量信息,并可引发读者数日苦思)

7.我判断一位学者是否了解斯密的标准:能否在下面一段看似同“分工促进技术进步”的说法相矛盾的观点中,找到逻辑上严密的一致性(提示,答案在于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哲学论文集》)
“分工进步,依劳动为生者的大部分的职业,也就是大多数人民的职业,就局限于少数极单纯的操作,往往单纯到只有一两种操作。可是人类大部分智力的养成,必由于其日常职业。一个人如把他一生全消磨于少数单纯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所产生的影响,又是相同的或极其相同的,那末,他就没有机会来发挥他的智力或运用他的发明才能来寻找解除困难的方法,因为他永远不会碰到困难。这一来,他自然要失掉努力的习惯,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他精神上这种无感觉的状态,不但使他不能领会或参加一切合理的谈话,而且使他不能怀抱一切宽宏的、高尚的、温顺的情感。其结果,对于许多私人日常生活上的平常义务,他也没有能力来作适当的判断。至于国家的重大和广泛的利益,他更是全然辨认不了的。除非费一番非常大的力量,教他在战时如何捍卫国家,否则无法做到。他的无变化生活的单调性质,自然把他精神上的勇气消毁了,使他看不惯兵士们的不规则、不确定和冒险的生活。就是他肉体上的活动力,也因这种单调生活毁坏了,除了他既经习惯了的职业外,对于无论什么职业,他都不能活泼地、坚定地去进行。这样看来,他对自身特定职业所掌握的技巧和熟练,可以说是由牺牲他的智能、他的交际能力、他的尚武品德而获得的。但是,在一切改良、文明的社会,政府如不费点力量加以防止,劳动贫民,即大多数人民,就必然会陷入这种状态。”(下卷,第339页)

以下为网友讨论

zq4758

经典的东西永远没有过时


casshhg2001

感谢2楼留言!初来不久,不太熟悉情况;我最初学思想史,后来比较关注宏观经济学,来这个论坛后对宏观论坛比较感兴趣、从而熟悉。这几篇帖子,自己感觉很比较有滋味,值得闲时琢磨,但不知发在那里合适。思索后,觉得放在这里勉强说得过去,因为大家在繁忙的学业和习题后,也许有心情看看这类东西,故发之,并以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回应。你的回应,算是我开业大吉吧,谢谢你!

桃花映水鲜

1.关于“个人的节俭弥补政府的浪费“。这恰巧是我在写江南纺织市场的企业形式时所感受到的。哈耶克在谈到李约瑟之谜时曾提到,中国不能演化出资本主义的原因在于市场之手总被政府无情掐断。明中后期开始的早期工业化,就是一个市场在政府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和演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斯密所谓的以个人的节俭弥补政府的浪费的过程,将“生生不息“与这个过程的艰难和顽强联系在一起,会使人有潸然泪下的感觉。
2、关于军事与财政的关系。读斯密的这段话,以及新制度经济中的一些有关文献,恍然大悟,明白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的一个内在线索,即财政。明清帝国被内部的武装力量及游牧民族所推翻的原因从财政上来想就直接多了。因为游牧民族或反政府武装组织战争的边际成本更低,同时可以将所有的财政收入用于战争支付,而一个常规政府则不可以。
3、关于分工与技术进步。我说过我读斯密不是出于学术而是出于兴趣,如同看一片叶子,你是植物学家,手持显微镜,而我却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游客,东瞅瞅西看看。你说的问题我没有想过,不过我想起哈耶克的知识分工论,当自发秩序将各种分立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这个社会的共有知识,所以一个现代社会的人,尽管论技能要输于一个野蛮人,但他可以使用更多的指示并享受更多的财富,所以发展的过程,即分工深化的过程,自发秩序扩展的过程,知识分工和共享的过程。
不知是不是给你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

casshhg2001

致4楼:您谈得非常好,想不到我的照葫芦画瓢,居然能引发你的诸多专业感想。其实,你不必谦虚,我曾经的研究仅限于斯密本身。记得当时为了了解斯密,我结合他的处境、时代、气候和地势,重新布置了书桌,抬头就是苏格兰地图,尽可能地把自己想像成那个时代那个处境的人,回想起来真有点怀念。斯密的东西,属于苏格兰经验主义,很少有绝对的东西,而是象讲故事一样,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属于开放的体系。学思想史,读书方法很重要,我习惯于读书做摘要(第二遍;第一遍则利用边页写感想),然后一遍遍地为摘要写摘要,直至把一本厚厚的书变为几页纸、在内容上把整个体系变为一串葡萄;但为斯密全集写摘要时,则相对辛苦,因为任何简化似乎都会丢失掉诸多优美的东西。这方面,感想很多,明天有几乎再说。
最后,非常盼望楼上及各位朋友,回应此贴,批评、赞同和感想都是我热望的!

qingyouduz

政府的奢侈与妄为是罪魁祸首。
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这不断的努力,常常强大得足以战胜政府的浪费,足以挽救行政的大错误,使事情日趋改良。
无数个人在那里普遍地不断地努力改进自己的境况,节省哪、慎重哪,他们不动声色地、一步一步地把资本积累起来。正是这种努力,受着法律保障,能在最有利情况下自由发展,使英格兰几乎在过去一切时代,都能日趋富裕,日趋改。

健康的可以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源自公民的最终消费需求,而不是所谓的投资需求(或所谓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