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珠三角”民工荒的背后

“珠三角”民工问题体现了在劳资博弈失衡的条件下,宏观政策的调整不及时以及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失。

民工主要服务于对知识和科技需求不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该产业曾经是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其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增长点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方向上来,这意味着珠三角地区的民工需求增长不再如从前,甚至在某些行业出现停滞和副增长。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内陆交通日趋发达的情况下仍然以高比例的正输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这意味着宏观上民工供给始终为正增长。

按上述条件,珠三角地区的劳资博弈(主要通过工资及福利待遇来反应)始终以强力剥削民工的劳动价值为基点,十余年来各类物资价格均上涨的条件下,民工名义工资难见上涨。实际上还下降了。
然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促就了新的经济增长极,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积极发展,削弱了珠三角一支独秀的单增长极优势。加上区域及省级经济增长点的强化,民工的从业地点选择多样化、且更趋于理性,因而放弃珠三角也是合情合理的过程。

政府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维,是在国内区域经济差距拉大、发展速度出现较大失衡、区域内贫富差距急速扩张、社会稳定隐患加重的条件下才提出来。

无论如何,社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劳资博弈的互动过程中,政府有责任在分配体系的公平性决策方面不断加以改进。一旦该职能缺失,最终对可持续发展产生危害。

在这里我想起慈禧的那句“宁与外贼,不予家奴”,高额利润其实都在国外进口商一端,我们却在拼命压榨自己可怜的同胞,直到他们彻底失望。这种景象在各行各业都有的......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12&ID=82865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