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杂谈]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家

dayu0001:


在一条多弯的铁轨上行驶着一辆火车,速率在20秒内从5公里/小时改变为25公里/小时,试问它的加速度是多少。
物理学家说:由于在不同的弯道上,加速度不可能恒定,所以我解不了这道题,除非给出更多的相关数据;
经济学家说:假设铁轨是沿正圆铺设,故解得加速度为1(公里/小时)/秒。


lshshy:

这个例子有点过于理想化啦!如果在现实当中遇到这类问题,物理学家多半也是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铁轨各处曲率一致的假设的。物理学家处理问题时在假设上的大胆程度决不会亚于经济学家,而且经常比经济学家更不顾及数学上的严密性,例如热力学中的光滑分子假设和量子力学中的重整化技术,尤其后者无论是在物理概念上还是数学上都不自恰,属于典型的“赖皮手法”,但物理学家们照用不误。甚至有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经济学家太拘泥于数学上的严密性。

其实物理学和经济学更主要的差别还是在理论的可验证程度上。物理理论的检验和甑别比经济理论要容易得多,所以物理学家在理论的建构上相对来说持更为实用主义的态度:假设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否能够拟合事实。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内在逻辑上并不是很一致的物理学理论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基于同样的理由,在大多数领域物理学家们也不太会像经济学家那样为了各自理论的正确性而争论不休,因为实验就是最好的裁判。但经济学家显然没有物理学家那么优越的条件,因此只能更多地先保证自己理论在逻辑上的严密,再等待漫长的时间来对其价值做出判断,在此之前,对于彼此理论假设现实性的攻击也就很自然地成为维护各自学术地位的有力武器了。不过如果是在难以得到实证检验的领域,例如在宇宙学和弦理论方面,物理学家的表现并不比经济学家强多少,绝大部分的研究同样被认为是“数学游戏”和“废纸一堆”,各种理论之间的争斗一点也不比宏观经济学逊色。

最后自我安慰一下:经济学家经常挨骂,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素质不好(不过中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在此列),实在是客观条件太差。因此要在这一行混下去,心理素质必须先过关(所以那么多嘲讽经济学的笑话都出自经济学家自己之口),否则就改行搞应用物理去吧!


sungmoo:
 
Einstein说过:“上帝精明,但无恶意。”

物理学家面对的是“精明但无恶意的上帝”,无论上帝如何精明,它总以同一面目面对物理学家,而经济学家不是。


jhtemp:

之所以争论不休,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大家的观点都不完全正确。
我认为正确的必能驳倒错误的。如果不能,只能是持有正确观点的人也没能透彻理解正确的观点。


dayu0001:

物理学的任何理论都有一个“终审判决”,所以理论的“起点”可以“不真实”;
经济学能与物理学相比吗?


sungmoo:

如何理解“不真实”?

物理学家比经济学家有更大的安慰,因为物理学家有“相对性原理”与“宇宙学原理”,相信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彼此等价的,所做的观察或试验是平凡的、一般的,所得到的结论也是一般的。但经济学家不敢承认这种幸运。


aborn:

我认为正确的必能驳倒错误的。
我同意这位朋友的观点,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观点就在于不断地进行证伪过程。
能否说经济学家于物理学家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如是否是务实的?


sungmoo:
 
经济学家要处理“有钱难买我乐意”的事情,而物理学家不是。“我愿意”,是经济学家特别注意的。


changxiong:

没有起点哪有终点,没有假设哪来结论。经济学地发展史就是一部放松别人研究的假设的过程。不能说不要假设和前提,关键是:你的假设是什么,前提是什么?
 

dayu0001:

如果,“我愿意”不表现,就是“不愿意”,这也是一种表现,当然是可观察的,也是可证伪的;表现出来,也是可观察的,也是可证伪的。
不要说经济学面对的数据不稳定,数量大,复杂程度高等客观理由,物理学面对的世界同样复杂多变,如果想象一下微观物理的世界,经济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不过,客观的说,
物理学的成长,基本上是依赖于我们人类处于“物理的中观世界”中,只可以感受到较大的力,看到较大的物体,不会受到更多“小作用力”的干扰。在观测上可以取得满意的精度。即使这样,物理学从萌芽到牛顿的“万有引力”,还用了两千多年。
经济学的困境在于我们处于“经济的微观世界”,所以,要求在一开始就有满意的观测精度是不现实的。
如果不能观测,不能证伪,也就是一个理论的结果不能被检证。如果这个理论的起点又是“不真实的”,中间的证明再可靠,再严密,再完美,又有什么用呢?这和下棋又有什么分别呢?
我是相信“科学理论”必需可以精确预测的。

(什么只是可合理解释的“理论”,我看不出与“神学”有什么不同,因为我可以用“上帝”解释一切,加上一些“假设”,“限定”,我甚至可以用“上帝”构建完美的数理经济模型,用来预测一些经济现象(反正不要求精确)。
我们应该感谢物理学,是它动摇了“上帝”的宝座,否则,经济学可能改名为“神的经济学”。)

上一段为过激的语言,非理性,非真实。看者看过,如风吹过。

我的观点是:
“经济学的理论”的起点即“假设”,必需是“真实的”,才能保证结论的可证伪。


sungmoo:
 
如果你的“真实”理解为“可经验”,就达成一致了。

正如你指出的那样,现在的经济学还不是完全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因为其中存在大量超验的概念,从而经验方法还没有物理学那样充分。经济学是不是或者应不应该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另外有一点要强调,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理性人可能与经济学家进行博弈,或者说,理性人一旦知道了经济学家提出的某条“定律”(或其结构化思维)后,可能会利用这种思维的结构化而套利。这一点在股市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正如Soros说过的类似观点,股市不会有“成形”的定理,因为一旦许多人认为“应该如此”,就有部分人会利用这种认识为自己套利。再或者说,在许多情形下,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定律”,是与被研究对象——经济人之间达成的“混和策略”的纳什均衡,这种定律不会指出确定的结论,而要以概率来表达(妥协)。

这种被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博弈,物理学中是没有的(或者说物理学家不认为有),这也正是“无恶意的上帝”的含义。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有意识的人,不会与物理学家博弈,至少在相当稳定的时间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忽略宇宙演化的影响),无论物理学家提出何种定律,自然总是以相同的面目呈现给物理学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不同的物理学家可以得出相同的试验结果;而不是一旦物理学家提出某条定律,自然就“变脸”绕过这条定律。但经济学家必须认识到这种博弈。


aborn:
 
各位能否说说什么是真实呢?假如一个人连真实也无法确认的话,那又有什么基点进行他的探索呢?


dayu0001: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你的辩解是不成立的。

不知你是否看过介绍“地心说”理论的书或文章,天文学家很早以前发现行星的一些不规则运动,即”逆行运动“,以后,托勒密通过调整在关的轴线,运动方向,旋转的速率和半径,本轮,偏心轮和偏心等距点的数目和大小,拼凑成1400年内,对天文学家和航海家依然有用的应用理论体系。对原有的“经验数据”,它足够精确,可以不夸张的说,它比决大多数经济学定律准确而且实用。
但是对于新的观测结果,它就必需作出一些修正,将之纳入原体系中。这是一个经过5,6百年发展的,又使用了1400年的物理体系。当时的物理学者也可能会有现代经济学家类似的困惑,为什么行星的”行为“会有如此的”不理性“的现象。现在,我们知道,原来体系中的基础理论整个都错了。
所以,如果是由正确的基础理论体系衍生出的应用体系中,“大物体”的“行为”一定是可以预测的,否则,就是基础理论体系有问题。物理学的发展多次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科学”的一种,我不相信经济学可以除外。


sungmoo:

"原来体系中的基础理论整个都错了。"

如果强调看“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就不应该强调上述判断,我们在这里只是看到理论是如何前进的(演进的逻辑),而不是强调哪个理论是“错”的。当前流行的理论将来也会有错的时候。

楼主并没有理解经济学家研究对象与物理学家的区别。最简单的说法就是,“经济人”会与经济学家博弈。行星会不会与物理学家博弈呢?当然,这也是个信仰或出发点的问题。

争议的关键在于,楼主始终相信经济学是“科学”。这是一个智仁相左的问题。
目前经济学虽然努力向这个方向走,但还不能和物理学相提并论。经济学的概念体系还不完全是以经验或观测方式给出的。比如“时间”,虽然许多经济学家强调时间,但没有以物理学那样的经验方式给出时间的定义。


dayu0001:
 
推翻“日心说”就颠覆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的经院物理学体系,而不单纯是“理论的演进”,我们现在还有谁学习过有用的“经院物理学”的定律,原理呢?在这个意义上说,古典物理学与经院物理学的更替,完全不同于现代物理学对古典物理学的进化。

至于说到“经济人”与经济学家的博弈,我认为,只有“实用性的理论”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基础理论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不能想象类似“边际递减”的原理会改变人的行为。
再者,行为的改变是否可以看成是对问题的深化呢?

事实上,我相信经济学是科学,但现代的经济学最多只相当于经院物理学。只是前者用数理逻辑进行定性研究,后者用文字逻辑进行定性研究。所以,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现在的经济学能留传后世的理论和知识恐怕是不多的。

可能有点偏激,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每个在经济学发展的人都可能前途远大。


sungmoo:
 
非常欣赏楼主对科学性的追求,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偏激之意。可控条件下的可重复试验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基础,从而有人把经济学与天文学相比,因为二者很难实现这一基础,二者也因此有了许多相同的特征,许多研究工作似乎只是一只铅笔与一张纸加上一大堆眼花缭乱的数学符号的事。只是经济学的困难比天文学还要大。

不过,个人不太同意“推翻'日心说'就颠覆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的经院物理学体系”。日心说属于经院物理学体系吗?地心说与日心说并没有脱离观察,并且正是根据不断地观察而不断地修正从而得出“本轮”(部分共同的原因都是为了维持圆轨道)。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伽利略支持日心说,不像是对经院物理学的支持。即使是亚里士多德,也没有脱离观察,他对地球圆形的判断正是基于观察。“经验物理学者们”也并不是完全与现代物理学者们不同。正如霍金所说的,把宇宙比作“龟塔”与把宇宙比作“弦”都缺乏观察的证据。

不学习经院物理学,不是因为经院物理学的结论,而是因为经验物理学的方法。我们现在对经院物理学的批判也正是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方法。

“非实用的经济学”该如何理解呢?或者说,“基础经济学”研究什么呢?无论如何定义,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不会不被考虑的。对于经济学家的研究,可以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同样用计算机模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至少物理学基础理论不会放弃这么做的),经济学家与物理学家哪个会更成功?人类用计算机同人类下棋,国际象棋人很难赢计算机,但围棋计算机很难赢人,人生会不会比围棋棋局更简单?


sungmoo:
 
“行为的改变”确实可以看成是对问题的深化,但结论可能是不确定的。

对于博弈着的各个“经济人”,经济学家对他们的研究只是使自已也卷入其中并形成了新的博弈。经济家所提出的“经济学定律”,是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各方的纳什均衡(可能是混和策略的)。否则经济学家怎么可以轻易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判断并验证?举个例子,经济学家想验证自已对博弈各方的判断(基于其对基础理论的研究),但(如果没有经济学家的激励)博弈各方为何要积极响应经济学家设计的实验?博弈各方会不会串谋而使经济学家没有达到预想的实验效果?社会调查中“调查者反被调查”的结果彼彼皆是。

不过,有点意思的是,量子理论中或许(只是或许)也有这种“博弈”。“测不准”这种基础原理有没有实用的味道先不去管它,关键是,这种测不准在物理学家看来是不是粒子与粒子学家博弈的结果,或者说,物理学家提出的关于粒子行为的定律有没有(混合)纳什均衡的味道。
 

dayu0001:

亚里士多德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物理学体系和哲学体系。他认为世界是由土,水,汽,火四种元素构成,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天然位置,并且有向其运动的趋势,土最低,火最高,所以“地心说”是其合理性的一个支柱。所以,我说“颠覆”,可能更准确的说应是“动摇”。说到“日心说”,谁都会想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事实上,真正推翻“地心说”,是开普勒,他的成果被牛顿发展以后几乎没人相信“地心说”了。而且哥白尼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还是应该算经院物理的,因为同样的不精确。
正如你说的,经院物理与古典物理的研究方法完全不同。
虽然经院物理也使用数学,但是,那只是“经验”的,它是没有预测能力的(经验性的预测当然不算),有了新的“经验”,模型就要修改;古典物理的数理模型是“经验”的升华,它是独立于“经验”的,可以扩展“经验”。
方法的错误带来结论的错误,这并不奇怪。

再说基础理论与实用理论。
我认为,简单的说,基础理论就是给出关系式,而实用理论就是在关系式中算出数值。
我相信个人的行为选择可能不能用关系式表示,但一定数量的个人集合的行为一定可以用关系式表示,因为人与人的行为会产生抵消作用而表现为一个合力。计算机下不赢一个人,但不一定下不赢一群人。

我们身处在经济世界的微观,所以难以想象中观和宏观世界,正如,我们身处物理世界的中观,无法想象微观一样。物理学的发展证明了,理论的一头必需可精确观测才可证伪。由于经济学的理论不能在结论上观测,就只能从真实入手。

说到博弈论,我一直不太看好他的前景。可能是它使用的数学太深的原故,越深的数学,它的限制要求越多,对经济学这样复杂的科学越不适用。


sungmoo:

数学太深,也许不是原因,而是人的行为太深。个人感觉,能用数学表达的,无论形式多么复杂,反而是最简单的东西。运用数学是简化而不是复杂化问题。

群体的确可以作为一个视角,但如以前所说的,也要对群体的特征设计可操作的观测方式,这样群体的特征才是可经验的。选择群体的特征从而经验方式就成了新问题。

如果不能观测(经验),如何理解“真实”?

个人感觉(不一定对),尽管地心说可以支持亚里士多德体系与教会的理念,但它与日心说还是不能列入经院物理学。“精不精确”不能算作是否列入经院物理学的标准,我们当前流行的理论也有不精确的地方,关键是看研究方法。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难道看不出科学演进的痕迹吗?


jhtemp:

个人感觉:经济学可能像牛顿之前的物理学,理论很多,也很复杂,但其中正确的东西可能并不多。
当然,牛顿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错误的理论也并非全无用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