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当粮食危机演变为“抢地”潮


英国《金融时报》世界贸易编辑 肖恩•唐南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三维打印机可以打印出食物,形态完好的茄子在遥远国度的电脑化温室里成吨成吨地生长出来。遗传学给我们带来了绿色革命和丰盛的杂交谷物。喷气机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全年可以吃到的藤蔓上成熟的番茄,尽管味道或许不怎样。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拥有复杂物流中心的在线商户,它们会有条不紊地将食物捆绑、打包并递送至我们的厨房。

尽管粮食产业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事实却是,我们大体上仍需要用土地来种植玉米和牧牛。这就是为什么在2007-08年粮价危机之后,既窥探到这种脆弱性又窥探到机遇的各国政府和企业在世界各地大举购买农地。

随之而来且还在继续的“抢地”现象,成为斯特凡诺•利贝蒂(Stefano Liberti)的著作《抢地》(Land Grabbing)的主题。这本书2011年首次出版时是用意大利文撰写的,最近译成了英文。该书围绕着一次关于我们食物链的欢快全球之旅展开,从“整个非洲最前卫的工业化农场(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大裂谷(Rift Valley)地区)”,到拉美的“大豆联合共和国”,再到痴迷于乙醇的美国农业州爱荷华州。在整个旅途中,我们看到了土地所有者、流离失所的当地人以及一名年轻的芝加哥交易员——此人在小麦等基础大宗商品创下日内高点之际告诉利贝蒂称,自己知道哪里可以真正赚到钱。

“目前,基础大宗商品如日中天,但这种局面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他一本正经地说,“投资土地要安全得多、有钱途的多。”

在旅途中,利贝蒂提出了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贫穷的非洲国家的政府争先恐后地向沙特酋长和荷兰农学家廉价乃至免费提供土地(而后两者却将他们种植出的一切作物都出口到富裕国家),这种做法正确吗?除了政治因素,到底还有什么能证明美国的乙醇生产热潮是合理的?我们应该听任五大大宗商品贸易公司主宰某些谷物的市场吗?或者,我们应该允许那些西装革履的金融投资者大举购买土地来寻求超高回报吗?

利贝蒂是一名记者,供职于意大利左翼报纸《宣言报》(Il Manifesto)。他在旅行中抱有一种明显的怀疑主义态度。对于他提出的这些问题,他自己给出的答案不太可能与英国《金融时报》社评中给出的答案相同。尽管如此,他提出的这些问题仍是有意义的,也肯定值得我们花时间思考。

有时,你会希望他在报道中能够挖掘得更深一些。例如,他对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访问感觉就像是新闻办公室安排的一次巡视。此外,当谈及企业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时,他可能偶尔也显得有些幼稚。

如果对近些年来一切农地投资和现代农场的建设采取不屑一顾或谴责的态度,那将是不公平的。涌入发展中国家用于购买土地的资金若得到合理利用,可以创造出就业机会并帮助养活当地的贫困人口。

令人意外的地方是利贝蒂在曾饱受饥荒折磨的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那个“前卫”农场,该农场种植蔬菜,出口欧洲。此外,要想理解中国等国的政府为何会对粮食安全感到担忧,你只需要记住一点:就像利贝蒂指出的那样,诱发“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的正是反对粮价上涨的抗议活动。

然而,最近几年政府和企业敲定的一些交易肯定至少带有一丝剥削的意味。当看到利贝蒂详细介绍五大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和一小撮土地所有者对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田的控制时,你即使不是一位身穿连帽衫的反资本主义人士也会对这些情况感到愤慨。

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不会很快消失。根据联合国(UN)的预测,如果全球生育率保持不变,到2025全球人口将突破80亿,到2050年将突破110亿。另外,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新兴经济体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粮食消费每年都在增长。

迄今为止,科技让我们避免了马尔萨斯(Malthusian)灾难。但如果再考虑气候变化的预期影响,各国政府有充分理由感到担忧,投资者也有充分理由关注这个问题。今后很多年里,“抢地”现象必然会伴随我们。

利贝蒂没有花太多时间用来做各种预测;他的旅行涵盖的是混乱的现状。但在我们准备迎接一个充满考验的未来时,我们可以从利贝蒂食物链之旅的发现和记录中吸取一些教训。

本文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世界贸易编辑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