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完美的非理性

  行为经济学总是让我们“心惊肉跳”。行为经济学的逻辑所推导出的结论会令人质疑传统经济学的基石,而且它的基本理论与我们过去接触的经济学基本框架有着根本分歧。这也许正是行为经济学独有的魅力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是基于亚当·斯密诗一般的描述:人类的行为都是理性和自利的,因此,个人福利最大化就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最大化。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整个社会井井有条而非混乱不堪。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行为,让传统经济学看来终究像天方夜谭:

  为什么在购买彩票的时候,我们极少看见有人购买通过电脑或其他工具随机组成的号码;相反,人们对毫无科学性可言的彩票数字走势和规律研究却兴趣盎然,并以此作为自己下注的依据。

  为什么平时家里用的家具,有些已经被我们使用十几年了仍然不舍得更换;但是,一旦我们买了新房子,就往往近乎疯狂地将家具全部换掉,即使有些还很新。

  为什么在旧房子里,可以用白炽灯照明,连日光灯都不舍得换。而搬进了新房子,却装上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灯具。

  ……

  生活中,如此“非理性”的“反常”决策比比皆是。好好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失常”并不是误差,也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我们长期的系统偏离。

  正是在这种反主流的大潮中,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对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的假设进行修改和挑战,提出了一整套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的方法。

  解释人的行为,本来也是经济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什么样的研究领域,什么样的研究方向,也无论一开始多么的不起眼,甚至被轻蔑嘲笑,一旦被授予诺贝尔奖,它就会被主流所认可。行为经济学——这朵正在绽放,但并未完全绽放的奇葩,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快速地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可。

  传统经济学从未停止过排斥行为经济学,认为它更像场游戏。传统经济学高屋建瓴的批评固然有道理,不过却忘记了倾听行为经济学的心里话。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一大特点就是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你几乎找不到可以完全隔绝的两门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是由人连接的,社会比人更加复杂多变。因此,社会科学就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这是社会科学的天性,不精确并不是耻辱。

  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它的博大本该是它骄傲的真正原因。哈耶克曾说过:“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人,不会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本人最初就不是搞经济学研究的。

  社会科学应以人为本,在这点上,行为经济学充分体现了它的“人文关怀”,因为它还原了人性,在研究经济问题中充分考虑到了影响人们决策选择的内外因素,包括人的情绪、社会角色等,尤其是人的普遍价值观、被认同感以及实现价值的需要,并在实验设计、政策建议上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这体现了经济学原本具有的“让人幸福”的博爱精神。在这点上,行为经济学将传统经济学从“边沁功利主义”这一深渊中重新拉了回来——效用是人的真实感受。因此,要追求幸福。

  行为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还原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形形色色人的行为,这样“博爱”的理论几乎可以被应用到所有的经济领域,得出有益的结论,以便提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层次的建议。理论的目的不在于构建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在于“自圆其说”,展现出真理的特质。“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本书的作者丹·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在本书中,作者用社会当实验室,用真人当“小白鼠”,探索非理性决策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启发我们以全新视角看待生活、工作和家庭,教授我们驾驭非理性的方法。告诉我们“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

  行为经济学总是让我们“心惊肉跳”。这不仅是因为行为经济学的逻辑所推导出的结论会令人质疑传统经济学的基石,而且它的基本理论与我们过去接触的经济学基本框架有着根本分歧。所以这些所谓的“非理性”,也许正是我们的“理性”。“反常”其实是一种“正常”。这也许正是行为经济学独有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分享这本书所带来的快乐!

  (《怪诞行为学2》,【美】丹·艾瑞里著,中信出版社出版,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