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者已经读了我在1月5日专栏推荐的四本书(附于文末),那么,请沿着人类和社会演化过程的视角,进入如下稍许深入的阅读: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5月第1版)
大约在1895年,杜威受聘在芝加哥大学哲学系和心理学系任教。米德曾在哈佛大学与鲁一士研读黑格尔哲学,又曾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研读实验心理学,在芝加哥大学,他是杜威的助教和挚友。与杜威一样,米德深研心理学和社会哲学。第一个聘期结束时,杜威向芝加哥大学校长提出的他继续任教的首要条件是,聘米德为哲学系和社会学系的教授。自此,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派兴起,至今不衰。米德论学犹如颜回,他的思想只存活在芝加哥学派的口语传统里,不留文字。米德1931年去世。他的学生们收集了米德课程的学生笔记和讲稿并结集出版,本书便是其中一本。这本书,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引述最多。中译者赵月瑟认为,米德不应被简单地冠以“行为学大师”的头衔,而应被视为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在企业界工作的青年人,他们的心灵和自我,对“企业”这一特定社会形态已有所体验,或许也曾为生活意义的逐渐消失而苦闷,读米德这本书,可感觉更亲切。
斯塔斯《批评的希腊哲学史》 (庆泽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这是斯塔斯(W. T. Stace)在大约1919年至1920年期间的讲义。斯塔斯1949年任美国哲学会长,以《神话与哲学》名世。他是读者更熟悉的罗尔斯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与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相比,斯塔斯是更好的哲学家。斯塔斯介绍的希腊哲学史,脉络最为清晰,唯一可与媲美的,是贯穿在书中由他撰写的批评。庆泽彭的译笔不仅流畅而且深刻,这是1930年出版的中译本,今天读来毫无陌生之感。
克里希那穆提《面对危机中的世界》 (依妮译,长安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这本书被我确定为“新经典”。这位作者的魅力,不仅吸引着与他同时代的思想者和灵魂探索者,也注定了要吸引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者和灵魂探索者。这是克里希那穆提晚年的演讲集,据我推测,应是他最后的演讲集。本书封面的上半部是作者正在讲话的画像,下面写着:“这个时代最锋利纯粹的生命的教诲”。对我而言,关于这本书最困难的事情是如何向读者介绍它的内容。我反复阅读这本书,将感受写在页边,标出那些震撼我心灵的句子——用钢笔、彩笔和铅笔,以致它现在看上去已经很旧了。但我仍将它放在身边,当我旅行的时候,我首先想到要随身携带的书就是这一本。在我主持的行为金融学实验班“指导阅读”课程里,我曾要求全体同学阅读这本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我收到的学生笔记,我知道,这些同学如我一样地被这位老人的话语深切地感动了。他是1986年辞世的。从各类英文版的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录,我知道,收录在这本书里的演讲,至少有三篇,是1985年至1986年的。那一年,他90岁。
杨-布鲁尔《阿伦特为什么重要》 (刘北成 刘晓鸥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阿伦特,这位如此杰出的女性思想家,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因为她与海德格尔的暧昧关系,还因为她将“平庸”与“邪恶”联系起来,批判了“因平庸而邪恶”的生活。她始终是我最喜爱的女性政治哲学家。不仅如此,她辞世后,以她命名的讲座教授的继任者海勒教授,也是我喜爱的女性政治哲学家。这本书的作者是阿伦特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大学指导的博士生,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次年,她的导师去世。遵循着导师的思想,她撰写了《汉娜·阿伦特:爱这个世界》和这本书。为什么阿伦特对我们活着的人仍然重要?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着甚至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多的恶,和更少的宽恕。从几十亿英里之外拍摄的地球,只是茫茫宇宙里的一颗尘埃,它承载着的人类文明却至今不能在浩瀚的宇宙里寻得另一类似的文明,它如此渺小和脆弱,又如此不寻常,它维系自己的命运于一个自称为“人类”的物种,尤其依赖于这一物种是否有能力克服它内在的恶的倾向。
丁丁为企业界年轻人推荐的好书,第一部分,发表于《IT经理世界》2010年1月朋友们希望我为目前在企业界工作但愿意读书和思考问题的年轻人推荐一些“学院派”之外的好书。为什么一定要选学院派以外的书呢?或许因为近年来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失职,或许因为市面上流行的学术类读物多数缺乏学术品味,又或许因为前些年“大学扩招”使得优秀学生更难遇到优秀教师从而他们更愿意在毕业之后继续读书和思考问题。
而且,事情往往如此,年轻人在毕业之后才真正有了机会思考人生并由此而发生了真正的阅读兴趣。不论如何,凡是对生活和社会的基本问题有所关注的年轻人,根据我的经验,他们的正规教育很可能剥夺了他们追随自己心灵诉求的阅读兴趣,为弥补这一损失,我为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些书,依顺序阅读,可成为他们思考基本问题的引导:
尼尔·舒宾(Neil Shubin)《你是怎么来的:35亿年的人体之旅》
(李晓洁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这本书是2008年出版的,英文标题是“your inner fish”(你身体里的鱼)。因为,人类和灵长目的早期演化,源于较早阶段的哺乳动物。后者的早期演化则源于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源于水陆两栖动物和更早阶段的有骨鱼。晚近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皮质中央沟两侧运动与感觉中枢的最初扩张,开始于远古猴类的“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也因此,现代智人和直立人的先祖,被称为“Homo Habilis”——意思是“灵巧的手”,我喜欢译作“手人”。手人活跃在大约400万年前至250万年前,许多年之后,目前找到的最早的石器工具,是大约220万年前的,而火的使用,更晚至160万年前。
舒宾这本书的核心议题是:人的手怎样从鱼的翅演化而来。这一发现,在我看来富于启发性,它诱导我们思考人类脑演化的鱼类起源。对普通读者而言,了解人体和人脑以往35亿年的演化史,是他们了解200亿年宇宙史和45亿年地球史的开始或延伸。你当然知道“时间简史”多么畅销,你当然不愿意对“时间”一无所知,所以,你或许也愿意继续你的阅读,从时间简史,延伸到人和鱼的简史。
奥菲克(Haim Ofek)《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
(张敦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我在北京大学的行为经济学课程中已多次引述过这本书,几年前,我和朋友们还在杭州的枫林晚书店以这本书为主题进行了专场研讨。也有年轻朋友以这本书为主题撰写了一篇足够长的论文。这本书承接着上一本书的主题,将阅读延伸到人类社会内部。事实上,奥菲克的核心观点之一是:“交换创造了人”,更确切一些,交换极大地激发了大脑皮层的扩张,从而可以说,交换创造了人脑的现代结构。最初的交换并不是工具或产品的交换,而是火种与石器的交换,发生在大约150万年前。依照我这份书目的顺序读了第一本书的朋友们将会很容易同意:奥菲克的观点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更符合考古学和脑科学的看法。许多读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发现了这本书在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塔勒布(Nasim Taleb)《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万丹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本书刚出版就被《经济学家》杂志列入了“年度最佳商业书籍”。作者是华尔街的新传奇式人物,靠了诸如“9·11”这样绝对不可预知的重大事件获取暴利,平时则喜欢躲在咖啡馆里读哲学和写作诸如《随机致富的傻瓜》和《黑天鹅》这样的畅销书。他的文学造诣不亚于他的哲学修养,这位来自黎巴嫩屈指可数的权贵家族的年轻人,在巴黎接受过最优秀的人文主义教育,然后转入“数理金融学”。我更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充分流畅地表述了我深信不疑却难以表述的一些基本原理,例如,与“历史是一系列断层”这样一种福柯式的看法类似,塔勒布论证,历史是由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构成的。
鲍尔(Philip Ball)《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
(暴永宁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本书译者暴永宁是科学领域的专家,已有许多经典译著,故而这一中译本是令人放心的。这本书的阅读,接着《黑天鹅》,可使读者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主题,2008年7月13日我在《东方早报》关于《黑天鹅》的书评里介绍了一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