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杰里米·阿尔德曼:《入世哲学家》

\

书名:《入世哲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奥德赛之旅》

作者:【美】杰里米·阿尔德曼著、贾拥民译

出版社:三辉/中信出版集团社科社

本书曾荣获美国出版商协会传记类作品荣誉奖、《金融时报》年度最佳经济类图书、《卫报》年度最佳图书等多项奖项;《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纽约时报书评》《外交事务》等媒体赞誉推荐。

本书是第一部叙述赫希曼的非凡一生的长篇传记,它通过赫希曼这个入世哲学家—这个既精明又充满激情的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了20世纪的故事。阿德尔曼的叙事引人入胜,从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赫希曼的个人经历是如何塑造了他独特的思想视角的,我们还可以看到,赫希曼留下的思想遗产为什么是一种充满希望和开放精神的实践的理想主义。

杰里米·阿德尔曼(Jeremy Adelman),著名美国历史学家,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同时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历史实验室主任,著有《发展前线:阿根廷和加拿大麦田的土地、劳力和资本》(Frontier Development: Land, Labour and Capital on the Wheatlands of Argentina and Canada)等,编有《赫希曼论文精要》(The Essential Hirschman)等。

译者贾拥民,经济学博士,著作包括《超yue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合著)等,译有《自我颠覆的倾向》《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经济学理论与认知科学》《宇宙的主宰:哈耶克、弗里德曼与新自由主义的诞生》《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待出)等20余部作品。

出生于德国的阿尔伯特·赫希曼不仅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受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发展经济学家。他的著作《退出、呼吁与忠诚》、《欲望与利益》和《反动的修辞》享誉世界,无论是从经济学角度,还是从思想角度,都对一大批人和他所处的时代影响深远。

不随波逐流的思考者,他的独特来自于他深入的探究,也来自于他不凡的人生经历;务实的经济学家,世人对完美知识构架的崇拜在他这里早已被击碎。另外,他还是个不袖手旁观的战士,几处的反法西斯战场都有他的身影。虽然他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有点陌生,但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果使我们受益匪浅。他就是­——阿尔伯特·赫希曼。

本书《入世的哲学家》为阿尔伯特·赫希曼的传记,叙述了他从出生到离世的生平经历。他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他的父母给了他怎样的童年和性格,他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他在成长中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为何辗转欧洲最后来到美国、哥伦比亚,以及他在学术上有怎样的成就,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

在欧洲的岁月

阿尔伯特·赫希曼于1915年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犹太人的家庭。早在14岁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著作,青少年时期更是啃读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后来成为了一个善于思考的热血青年,参加了当时德国的左翼社会主义运动。这些学习和经历使他“一生都痴迷于探究变革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当纳粹政党在德国取得政权后,赫希曼因为担心遭遇种族和政治迫害,在18岁时流亡到了巴黎,开始了他作为“无国籍人士”的流亡和学习生涯。他进入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继续学习经济学,并得到去伦敦经济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机会。在伦敦学习期间,他开始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正如赫希曼本人回忆道:“等我到了英国,我才如梦方醒,我才真正清楚什么是经济学。”在伦敦的一年学习时光对赫希曼来说意义非凡,等他再回法国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有着思想的经济学家了。

之后的几年里,赫希曼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二战爆发后,他在法国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陆军,抵抗德国的入侵。当德军占领巴黎后,赫希曼参加了一个营救委员会,帮助一些犹太知识分子逃出德军占领的国家,其中获救者不乏著名的思想家、诺贝尔学者、画家、作家等。最后因为营救委员会的暴露,赫希曼不得不翻山越岭经由西班牙、葡萄牙,一路逃到美国。

来到美国

25岁的赫希曼开启了其美国生活。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期间,赫希曼不愿夸夸其谈他在欧洲抗击法西斯的英雄经历,而是专心学术,并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更是提出了后来被经济学界常用来测量产业集中度的“赫希曼指数”。1945年赫希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国家实力与外贸结构》,但因为书中讨论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社会热点,出版后无人问津。这时赫希曼的学术之路也因为美国向德国宣战引发的社会动荡而被迫暂停。

作为一个行动者,赫希曼再次应征入伍,随后加入了美国的情报机构,被派回到欧洲做随军翻译官。这段时间不仅使他经历和思考重大的历史时刻,也让他有机会细读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并深受影响。这本书“促使赫希曼更加自觉地把个人自由放在首位,更加彻底地怀疑完美知识”,而这也是他之后思想和学术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战结束后,赫希曼回到华盛顿开始为了家庭生计奔波。在别人的推荐下,赫希曼在美联储找到了一份工作。之后,他以联邦储备委员会经济学家的身份参与了为欧洲战后复苏的“马歇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由于厌倦了在官僚机构工作,赫希曼在1952年应邀前往南美哥伦比亚,担任该国国家规划委员会的财政顾问,并由此开始了他人生新历程。

\

在哥伦比亚开始发展经济学

来到哥伦比亚后,赫希曼走遍了各地,开始了他之后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以及为拉丁美国家经济发展献谋献策的生涯。之后,他自己在哥伦比亚开设了一家私人咨询公司,在拥有经济学家身份之外,又变成了一个企业家。

在一次回美国参加讨论热带地区各国经济规划问题时,赫希曼对当时经济学家的“理性自负”理论提出了批评:“经济学家无法免俗,同样受困于权力欲望,因此往往不承认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赫希曼不否认经济学家的作用,但告诫大家不要过分着迷于理论分析,同时对那种制定“包罗万象的综合发展规划”提出了质疑。赫希曼认为:“如果经济学家能够尊重事实,亲自到实地进行细致地观察,并准确理解发展中国家人们实践的意义,而不是盲目依赖于总量统计数字,那么他们可能会做得更好。”

赫希曼不仅自己不蹲在象牙塔里,更是高举实证的火把,呼吁其他经济学家不要只着迷于理论分析,而是切实的从实际出发,做出实际的贡献。他的声音虽然受到了冰冷的对待、无声的回应,但却让时代中的有识之士注意到了这个独特的思考者。

进入大学任教的日子

1956年,赫希曼受邀到耶鲁大学做客座研究教授,真正开始作为知识分子的学术道路。赫希曼根据自己在哥伦比亚多年的观察和实践经验,写下了经典著作《经济发展战略》(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在这本书中,赫希曼不仅首次将“发展战略”用于经济学领域,还为发展经济学奠定了“不平衡增长”的理论基础。

之后赫希曼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任教,先后出版了《迈向进步之旅》(Journeys Toward Progress)和《发展项目之观察》。他的这三本书被人称为有助于国际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发展的“赫氏拉美发展三部曲”。

在哈佛期间,赫希曼从他的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逐渐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在1970年出版的《退出、呼吁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中,赫希曼将许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综合起来思考,并将社会观察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融为一炉,提出和探讨企业、组织和国家中存在的问题。他的观点都是对现实的观察、悟出来的实话,阐述的方法也不同于其他的思想家。

离开哈佛之后,赫希曼来到了普林斯顿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并在那里继续写作、退休直至终老。到了普林斯顿之后,因为对当时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对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情况感到失望,赫希曼开始回看历史,开始思考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民主制度的根基,希望从历史中获得现实力量,并撰写了著名的《激情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全面胜利前的政治论争》(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 Political 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而本书也让人看到两个赫希曼:一个是作为发展经济学家的赫希曼,另一个是作为思想家的赫希曼。

结语

在一次旅行中不幸受伤的赫希曼,语言能力遭到严重损害而不得不终结了其写作生涯。16年后,2012年,97岁高龄的赫希曼与世长辞。

在这本扣人心弦的传记中,即便是讲述学术的部分也会让读者的心境跟着文字的节奏起伏。在接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跟着赫希曼回到20世纪初的德国,战争前局势紧张的欧洲,二战前后的美国,发展中的哥伦比亚,了解那里发生了什么。阿尔伯特·赫希曼的人生无法复制,不仅仅是因为其只能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被锤炼和造就,更由于他自身独特的灵魂思考。

身处今天的我们,仍可以从每天的日常琐碎生活抽身出来,在书中体会时代的宏大变迁,学习他的深度思考,感悟他那颗不随波逐流的心,让我们学会以将来的角度看待生活、活在现在。而这些对活在当下时代里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