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讨论]中国的医疗改革走向

    目前来看,中国的医疗体制基本是失败的,就在今年卫生部也在酝酿新的改革,但在德国还是英国模式上也存在分歧

    医改包括三部分内容,而在所有这些改革背后,都有一个未加言明的假设: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医疗卫生资源
    
    但实际上,这个假设的后半部分是完全错误的。在公共卫生领域,人们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医疗领域的特征则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夹生饭,本意为半生不熟的饭,比喻开始没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或开头没解决以后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在也煮成了“夹生饭”: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的话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葛所领导的课题组日前公布了有关中国医改的课题报告。报告对医改的总体评价是:既不公平,效率又低下。可以说,这个来自权威研究部门的评价与老百姓的日常感受是完全吻合的。
    
    为什么中国的医改成了各方均不满意的“夹生饭”?一般的看法是,政府对医疗的投入不足。的确,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发达国家政府负担卫生总费用的73%,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7.2%,而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则只负担了39.4%,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不过,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原因。正如上述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卫生效率和公平问题根源主要不在于缺少公共资金,而在于缺少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和有效的政府管理”。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现在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在医疗领域(事实上教育领域也一样),政府为什么缺少社会公正的价值观和有效的政府管理?借用中国国情问题研究专家王绍光教授2003年发表在《比较》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与政府对经济增长和市场的迷信有极大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如果把“发展”理解成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不仅仅是指经济增长,当然没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往往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尽快增长,其他一切都要让步,都可以被牺牲,这当中就包括公共卫生。当一些官员说希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时,他们往往假设只要经济持续增长、饼越做越大,其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尽管政府从未公开说过公共卫生不重要,但其财政资源的分配清楚告诉我们,医疗不是它关心的重点。
    
    或许有人会说,经济增长不一定不会带来公共福利(包括公共卫生)的改善。的确,当经济增长的成果为全社会各阶层共享时,公共福利当然会得到改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惠及全体人民,相反,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加剧,因此,当经济增长的成果仅为某些社会阶层独享时,不管增长的速度有多快,它都不可能改善全社会的公共福利状况。
    
    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一直以市场为导向,几乎在一切领域,都存在对市场的迷信,自然,卫生领域也不例外。尽管财政投入不足的压力是促使国家把医院推向市场的原因,但这只是一个外在原因,医疗市场化的真正动因是政策制定者的理念及其对改革的指导思想。医改包括三部分内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核心是建立分担机制,使国家不再“包揽过多”;医疗机构的改革,重点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所谓“合理的补偿机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则着眼于引入竞争机制。而在所有这些改革背后,都有一个未加言明的假设: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医疗卫生资源。
    
    但实际上,这个假设的后半部分是完全错误的。在公共卫生领域,人们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医疗领域的特征则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即使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领域也充满了“市场失灵”。
    
    总之,前一种迷信导致了政府失职,即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政府没有承担起来;后一种迷信导致了市场失灵,即市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既违反公平原则,也效率低下。
    
    对经济增长和市场的迷信也影响到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因为政府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着它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实施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一点,如果把改革前与现在作一个比较,会看得更清楚。
    
    要说政府投入,显然改革前政府的财力没法跟现在比,但由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全面追求公益目标,全心全意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有了这个指导思想,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政府以较少的财力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创造了一个世界卫生史上的奇迹。而现在,尽管GDP翻了两番,财力比过去雄厚多了,但由于政府的指导思想是要市场承担起公共卫生的责任,所以只好用政策换投入,容许医院“以药补医”、提高服务价格,致使原定的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低限标准都未能实现。
    
    10多年医改的教训表明,要想建立一套保证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必须破除横亘于公共卫生领域的上述两个迷信,否则,医改势必会继续锁定在“夹生饭”状态。 [来源:国际金融报]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原因之探讨 | 讨论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今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面对大多数国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满,医疗费用继续大幅度增长,医患关系的进一步紧张,老百姓看病越来越难,而医务人员也满肚子牢骚的局势下,官方终于站出来说话了:“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改革,是近二十多年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改革这把万能钥匙,在很多行业的确显示出了其强大的作用,但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疗却误入了歧途,医疗改革带来的弊端更是有目共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失败原因在那里?我从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如下。

  一:医疗走市场化是罪魁祸首

  中国人办事情,总是爱好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建国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致使我们的经济走上了崩溃的边缘,但全盘否定计划经济,一切走向市场一刀切的做法,是医疗改革的最大失误之处,也是医疗改革失败的罪魁祸首。

  人是吃五谷杂粮的,无论是地位的高低、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生病的,但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又致使贫富距离越拉越大,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人的吃穿拉撒睡等日常生活水平也拉开了距离,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地位较低,比较贫困的大部分平民百姓的反感,因为这一切都有不同的档次,地位底,贫困的人要求的档次底一点就行了,他们照样感觉生活的有滋有味。富人在五星级酒店喝人头马,吃鲍鱼与平民百姓在破烂的小酒店里吃一粒花生米,喝一口二锅头的幸福感觉并没有多少差别;富人虽然可以在家住豪宅、出门坐宝马,高档电器应有尽有,但穷人在家住土房,出门有辆破自行车骑,能看上黑白电视也感觉不错,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还是大多数,而中国的平民百姓又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群。

  虽然平民百姓对日常生活容易满足,但这不能表明他们就不看重自己的身体,他们也有极强的生命欲望。他们可以把生活水平降到最底点,甚至自己的孩子上不起学也没有什么,但他们一旦病了,难道让他们也不治病了在家等死?而医疗走上市场的结果,导致了大幅度提高了医疗费的同时,也致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医疗资源集中的结果,致使平民百姓失去了选择相对费用较低医院治疗的权利,长此以往,平民百姓还能够看的起病吗?

  什么也可以市场化,但医疗、教育不能市场化;退一步讲,即使教育可以市场化,医疗也不能市场化,因为医疗面对的是生命!教育市场化了,医疗都市场化了,国家的税收都去干什么了?

  二:混乱无序的医药流通渠道

  一盒出厂价几元钱的口服药物,到了医院就卖二三十元了,药物从出厂到医院,要经过多少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是国家设置的还是人为造成的?国家是否对医药税收过高?有多少人在吃医药中间环节这碗饭?医院能否直接从药厂进药?同一类的药品,为什么要反复生产?新药特药的价格是谁定的那么高?医生拿医药回扣在虚假医药价格上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一切,又有谁去调查研究?谁能够给个说法?

  从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据高不下的医药价格,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医生拿了多少回扣,而是出在了医药流通渠道管理混乱上。医生拿药物回扣,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医生目前口碑较差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个根子不在医院,也不在医生。十几年前没有医药回扣,医生不也就那样过了?但作为一个人,当利益摆在你面前,开一合药就几元钱,在商品社会的今天,我想信大部分人会经不起这种诱惑的。开谁的药都差不多,为什么不开有回扣的?其实在有医药回扣以后,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矛盾增加了,大部分有良心的医生是主张取消的,但里边的原因很多,过大的夸大了医生拿回扣的弊端,让医生背上了造成医药高价的黑锅,想单纯靠医生改变这种状况是不现实的,只能蒙蔽部分人的眼光,转移造成医药高价原因的真正凶手。调整目前的医药流通渠道,调整药厂与医药公司、医药公司与医院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回扣问题,也这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根子上解决医药高价的这个棘手问题。

  如果下狠心调整医药流通渠道走上了良性循环,医药大大的降低了价格空间,医生到那里去拿回扣?而医药价格的真正大幅度下调,平民百姓求医难,看病难的问题也就有所缓解,这本身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有关部门却视而不见,真不知他们整天在做什么。

  三:昂贵的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国民的收入平衡问题

  三十年前,一个医生,单纯靠一个听诊器就能做个好医生,但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又有那一位医生敢冒误诊的危险而去这样做?为了给病人一个明确的诊断,也更是为了明哲保身,医生只好加大辅助坚持力度,检查费用也就大幅度提高了。大多数医疗器械都是进口的,动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人民币,在国家没有投资情况下,医院只好提高检查价格尽早的收回投资,以利更换更新的医疗器械,而越来越昂贵的医疗器械价格致使检查费用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病人总是把怨气撒在医院身上,其实医院也有医院的难处。如果没有先进的医疗器械,就很难吸引病人,医院也就很难办下去了,这就更加造成了医疗资源的集中,加大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国家出面,由国家来调整或者投资为医院购置器械,并出面干预降低各项检查费用,这也是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国家的医学科研只注重临床,导致大多数医学新技术远远低于国外水平,而引进国外技术,就需要购买那些昂贵的医疗器械、耗材,新技术的开展,高收费就在所难免。介入治疗都进行几年了,但所有的耗材基本是进口的,一根管道就是几千元,做一次治疗就需要几万元,老百姓谁能够负担的起?汽车可以高价卖,家用电器可以高价卖,有人吃一顿饭就可以上万元,老百姓不买不吃就罢了,但老百姓病了,却不能不治疗,但他们如何承担的起这些昂贵的新技术新疗法?国家如果继续在此方面没有作为,我们的医院真成了少数富人的医院了。

  四:医疗保险的黑洞

  同样是国家的公民,但城市人,尤其是有正式单位的职工,大部分都有类别不同的保险,但农村老百姓,有几个人有医疗保险?有人说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为什么不买医疗保险?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他们有钱,他们能不买吗?再说,即使有少部分农民买了医疗保险,由于医院的很多不良习惯,到医院给看病时医疗费会大大的增高,其花费并与无保险的病人相比,并没有底多少,问那个傻瓜愿意买医疗保险?

  少数人的公费医疗,也大大的刺激了医疗费盲目的升高,致使更多的私费医疗的病人看不起病了。因此,强调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国家补贴性的动员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买医疗保险的策略也是不足取的,在没有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的情况下,老百姓还是看不起病,不会起到什么大作用。医疗保险的购买,要采取自愿的办法,国家的资金,也没有必要在保险上下功夫,如果这样,一个更大的黑洞很快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国家对医疗方面的投资,主要应该在控制医疗费上下功夫,只要医疗费大幅度下降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五:医务人员地位,收入,媒体的作用
  
  近几年来,由于医疗费用的大幅度提高,也由于少部分医务人员缺少医德,更由于媒体的恶意宣传,致使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同时,过去的白衣天使,现在却成了人们谴责的对象,快到了谈医色变的程度了。在医务人员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也是满肚子牢骚;在个行各业对回扣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医生拿了回扣却造到了一片骂声;医疗事故、医生拿红包也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好像医疗事故、医生拿红包是普遍的事,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医院真的那么黑,医生真的那么贪财?即使情况果真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医院,是医生吗?答案是否定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有关部门的失策,把关心人们性命大事的医疗推上了市场。

  既然医疗推上了市场,那么,医院购买器械,药物,医院或者医生拿回扣那就应该是正常的事。因为国家没有给医院投资,医院利用医药公司,器械公司的药品、产品,在国家定价范围内,是有权利返回利润的(回扣),但罪名为什么要医院,医生负责?因此,把医疗上的很多问题,都归罪于医院,医生是不公平的。

  在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高的今天,除了大中城市的较大医院有利润,少有节余,医生护士的收入也很可观外,大多数基层医院都是亏损的,医生护士的收入相对本地的公务员来说,也是最底的。那些工作在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在没有受到人们尊重的情况下,收入较低,还总是背负骂名,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在基层医院投资,而基层医院市场化的结果,就是致使医疗资源集中到了大中城市的大医院,也就导致了医疗费用现在据高不下的状况。解决这个问题,仍然要由国家投资,改善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院职工的工资待遇,使大部分职工安于工作,并且在提高基层医院的治疗水平的前提下,国家可以规定基层医院最高收费标准,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也就会吸引病人回流到基层医院,从而重新规划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减轻大中型医院的压力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能够使大部分平民百姓能够做到有选择的就医,在付出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就近求医,这样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才有希望解决。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政府没有设立特殊贫困人群就医辅助资金,急救病人应急资金,而当医院因此类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时,社会却把责任推到医院;黑诊所的治理;医药代表(药物推销人员,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职业)的治理,药厂的治理等问题,也是造成医疗改革失败的几个重大原因。总之,在我们国家90%人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国家却把医疗推上市场,的确是失误;国家对医药,医疗器械放任自流的做法,加重了国人就医的困难;医疗的市场化,医务人员相对的待遇较底,也致使很大一部分医务人员失去了医德。还是那句话,医疗与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个国家,千万不要在医疗与教育上出了问题!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1&ID=100176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