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域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对胡景北先生所提农民转移问

lanziling

35234农民转移问题其实质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流动,可以理解为投资。只不过在国内,这种流动现在是没有限制的。而放眼国际,则还是受到限制的。

我提出一个新概念,称之为“产品资本劳动供给(贡献)比率”,以S表示,计算公式为K*r/L*w,这个式子的思想源于K/L和r/w,K/L指的是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即要素密集度,r/w指的是要素报酬比例,K*r/L*w则说明了某产品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真实供给比率。这个比率越大,说明资本比劳动贡献率更大,反之亦然。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很轻松的证明城市和农村的“产品资本劳动供给(贡献)比率”是存在很大差异的,S1>S2。这时,要消除这种差异,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贸易,一种就是投资。对于农村,或者说是农民,在缺乏贸易商品的时候,只能选择投资,就会出现农民转移现象。如果存在能够贸易的商品的时候,贸易和投资都会成为可能选择的对象。这样就可以解释域际贸易和投资的发生。当然,对于域际贸易与投资,采集的数据需要稍作改变。

现举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与投资来说明,选择纺织品与高科技产品作为样本。

对于纺织品,美国由于昂贵的工资,使得分母很大,导致SC>SA,而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美国大量的K投入,使得分子变得很大,SC<SA。这样,在这两个样本之间S就形成了一个相反的差异,国际贸易得到开展。如果K和L可以自由流动,L*w这个分母,由于中国便宜的劳动力,使得SAC>SA>SC,这时,投资就出现了。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国别间的检验最好再加入一个变量就是汇率。这时式子可改为(K*r*/L*w)*PPP,当然也可以EXCHANGE RATE来替代。

自2003年以来,美国对华FDI的减少而贸易量的上升应该验证了这个推理。

当然,这个解释也是通用于国内贸易的,不必去区分国际与国内,所以我称之为域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

结论:只要两地之间或者不同的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的S1不等于S2,就会引发贸易与投资。在L不能自由流动的时候,出现两种情况:在K不能自由流动的时候,多以贸易出现(若无贸易的商品,则只能继续贫穷);相反,如果K的流动能进一步扩大S1与S2的差距,则多以投资形式出现,即投资将会取代贸易。在L能自由流动的时候,一般直接表现为L要素的流动,因为L的流动比K的流动缩小S1与S2间的差距的效果更好。

从长期来看,S会在世界范围内趋于一致,由要素密集度和要素报酬比率二者共同决定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只有在技术水平世界趋同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对于产业内贸易,用该理论同样是能解释的,其显著性检验仍然是可通过的,只不过数值比产业间贸易的要小。这是因为产品的异质性以及人们需求的异质性削弱了S的差异性。

本人保留对本贴的各种权利,欢迎交流。lanweidong@ls0578.net


lanziling:

各位前辈能不能就这个结论做点批评呀,我打算做毕业论文的选题呀。第一部分纯理论部分就这个结论,第二部分用美国对华贸易与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三部分选用部分行业数据(特别是加工贸易中的主要产品)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该比率的比较来解释西部大开发战略,第四部分利用第三部分得到的比率来解释中国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东移)问题,认为这是一种投资现象,第五部分提出些政策建议,比如加工贸易的梯级布局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拜求。


旷野思鸣:

我觉得有这样几个问题还需要弄得更清楚:

1、K*r/L*w的值为什么能够说明某产品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真实供给比率,这个真实供给比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明什么。你显然谈的是要素市场,而要素市场上的K或者L不是均一的,不同的K或者L之间也存在差异的,所以K*r/L*w的值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说明某产品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真实供给比率是有前提的和值得商榷的;假设前面这一点成立,而要素K和L并非对于所有的商品都是最重要的要素,那么以K*r/L*w表示的真实供给比率就意义不大了。
2、消除城市和农村的“产品资本劳动供给(贡献)比率”差异的两种方法(贸易和投资)是否成立,理论或现实依据在哪里,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3、“域际”的准确翔实的概念是什么。
4、对于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与投资的实证分析更是待于完善:

(1)“对于纺织品,美国由于昂贵的工资,使得分母很大,导致SC>SA。”中国的L数量大会影响SC与SA的比较结果,如何摒除这些影响因子或确定其影响系数。
(2)“对于高科技产品来说,美国大量的K投入,使得分子变得很大,SC<SA。”中美两国的r存在差异会影响SC与SA的比较结果,如上如何处理。
(3)“SAC>SA>SC”如何出现的。

5、你的理论主要是用于解释“域际”贸易后来有扯进来产于内贸易,是不是显得太杂。

意见浅薄,仅供参考。


lanziling:

首先对各位的提醒表示感谢,因为这是个简单的结论,所以有些地方还有待论证。现作以下几点说明,还不吝赐教。

(1)首先是对K*r/L*w式子中的K的定义问题,在此有个假设,产品生产中除了L之外的所有的投入,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折算为K,这是新要素理论所要解释的内容;不过我个人是基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对K的定义,K只是代表获得生产某一产品除了L之外的要素的手段,比如说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都在K中体现,详文可见经济学年会投稿中lanziling(本人)撰写的劳动价值理论与价值量函数新解析——基于李嘉图劳动价值认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比较分析,尽管对劳动力使用价值构成因素尚未进行完全论证,也可略见一斑。同时也可消除旷野思鸣先生在第四点的疑问。

(2)域际一词是表示不同地域,既指国与国之间,也指地区与地区之间,比如中国东部与西部,一省之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甚至于城市与农村之间。

(3)此论文就是要去研究贸易与投资的发生机制,它们之间的相互取代的临界值在哪里。在国内,劳动可以自由移动,所以我把它认同为一种投资,尽管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投资意义不太相同。

(4)实证部分是我要努力的重点,数据尚待收集,抱歉。。

(5)扯进产业内贸易,是想说明即使是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也是遵循K*r/L*w这个式子的,两地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主要是扩大该式子的解释范围。

期待各位的回复,近日由于较忙,所以甚少上网,还望海涵。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7&ID=120033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