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医院的捆绑销售

duandaodi:

医院的药方与卖药之间是捆绑销售。 病人(顾客)要花高于市价很多的价格从医院购药,且还要忍耐医护人员的脸色。可是如果允许病人把药方拿出去,到药店买药,医院恐怕要采取措施的,很多医院现在是不允许的。 这是不是垄断,这种垄断应不应该打破,如何打破?


wangxiaohui:
 
这个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因为只是医疗市场上的垄断捆绑销售,我记得就是在以前医药没分开之前,这个问题也不是太严重,因为病人可以自己外面药店去买药(如果他了解所需药物的话),不过那时侯的医生开的处方通常一般人是看不懂的,这大概就是防止私人采购的手段吧。这一点现在倒是已经解决了,就是医药分开的改革。起码在一些大城市的医院已经没有类似的问题了。


duandaodi:

有几个问题:
1.医院算是竞争性企业还是垄断性企业?它是存在严重的进入障碍的
2.很多医院现在搞改革,药方存在计算机里,用户可以看,但不能打印,自己配药(中药),这够不够成垄断?
3.这种捆绑在一些地方已经受到挑战,但是在很多地方还继续存在,尤其是大医院。应该如何认识与理解?
4.一般药店的进入壁垒也很严重,怎样与医院竞争?更为重要的事,中国到处都是假货,如何防止药店买假?
5.医院乱开药,开贵重药已成为一种传授的渠道,如何规范?应不应该进行管制?


sungmoo:

关于“垄断”与“竞争”先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无论是不是分析医疗市场):
某一垄断是不是竞争的产物?某一垄断有没有避免竞争?
说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哪个更有效率?(结论密切依赖于所考虑的条件)

医疗供给方的特点可以理解为“行业内竞争”。

某些药方保密的确构成垄断,正如某些知识、技术等可以构成垄断。关键是分析这种垄断的效率。

对于大医院而言,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种捆绑不存在,这些大医院还会不会存在?

在现有条件下,医院如果能找到另外一种方法维持下去(甚至获利更多)而又让患者更加满意——所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医院应该早就找到了。

只要某一药店开张并且经营下去了,就是在与医院竞争了。如何与医院竞争,恐怕药店主比谁都清楚。防止药店卖假药与一般打假的性质基本相同。

医院滥开药(包括其他高费用治疗手段)可以说是全世界医疗市场的通病,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至今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方法——这里要考虑的是,是我们没找到,还是根本就不存在?好像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张三李四:
 
我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当然仅局限于我所接触到的范围。由于我是做医生的,本人的观点可能不中立,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批评。

病人拿处方外配,医生的行话叫“跑方“。在目前情况下,医院的收入70%来自药品,而挂号费,诊疗费,护理费,检查费,手术费等劳务收入加在一起不足总收入的1/4。显然,“跑方“的出现对医院和医生的利益影响很大,因而有强烈动机采取措施来制止这种情况。

在早期,防止“跑方“的主要手段是协定处方,或者用尽量潦草的拉丁书写,这样外配很难。而本院药工一般能认识,实在认识不了,会打电话来询问。而在现阶段,主要用无纸化处方的手段,将信息输入磁卡或者通过局域网直接传送到药房。

在2002年药店审批放开之前,“跑方“现象并不突出。因为在当时,医院和药店都是垄断的,药价按国家统一标准执行,到哪儿买都一样(当然也有一些不正规的地下销售渠道卖很便宜的药,但往往来路不明,真假掺杂,不能看作与医院销售的是同质的商品),患者没必要多花费时间精力跑两个地方。况且,如果处方和购药在同一地方,一旦出现意外,责任比较明确。

如果没有政府对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如果医院想多收钱,觉得自己能多收钱,直接提高劳务收费标准就行了,没必要通过“捆绑“药品的高额利润。由这种捆绑而发生的对患者的监督和对医生的激励,并不是无成本的。只要医院药价不高于外面药店,如上所述,患者没有动机外配,药品的正常利润医院可以赚到,而且无需监督。

如果没有医生的垄断知识(或者说信息优势,其实都一样,不过后者听上去更像医生在坑骗病人,所以我不喜欢用,呵呵),这种“捆绑”则无从实现,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捆绑的利益看成是垄断知识或者信息的租。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源在于行政权利对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而大处方的出现,是一种寻租现象。


wangxiaohui:

医院滥开药并不只是医疗市场独有的现象,像电器、汽车修理行业,类似的情况也是有的,他们本质上并没有不同。由于代理方的信息优势所导致的问题,通常是没有社会最优结果出现的,但是有时甚至社会次优也不一定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在激励效率与租金抽取之间的trade-off,在设计医疗市场改革的方案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考虑使用mechanism design了。


张三李四:

举一个例子。为了简化,在这里我假定病人自费(事实上,医保病人很少跑方),同时忽略了药品以外的其他费用。

一个感冒病人来看病,医生的处方大概略多于100元,就假定是100元好了。这其中有10元是医生回扣,30元是成本,20元是医院账面利润,还有40元被不同层次的医药代表以及有权进药的各环节实权人物获得。这100块钱的药,在平价药店大概花50元就能买到。

医生有动机在配药前隐瞒处方内容,是为了获得那10块钱。之所以能得到这10块钱,是因为医生的专业知识,而处方是服务的最后结果。10块钱可看作是医生愿意提供劳务(处方)的价格。

病人之所以愿意多花50元到医院来买药,是为了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或者说为了得到医生的服务。这多花的50元可以看成病人为获得医生服务在边际上意愿支付的代价。

但问题是医生只要10元,而患者为此多花了50元。如果没有对医疗劳务的价格管制,原本医患双方可以在10元与50元之间的某一价格水平成交。可以看出,医患双方的福利均受到损害。收益的是各个中间环节。问题是,医生获取这10元凭的是专业知识,是对医疗劳务收入实际不足部分的补足,而另外那些人,他们凭的是什么?

进一步可以证明,与无干预的情形相比,由于医生意愿提供和患者意愿购买医疗劳务均未被满足,医患双方的所失大于中间环节的所得,社会总体福利水平下降。(类似于税收的局部均衡消费者剩余分析)

但同时也可证明,在既定体制下,这种寻租行为的社会福利较之不寻租有改善。


duandaodi:
 
难道是管制的问题吗?由于管制而存在的垄断,由于垄断而进行的垄断延伸。可是如果没有一生的专业知识,这种垄断会不会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讲, 医院之间应该存在竞争的,可是现实中,我们很少见医院之间的竞争(比如价格)。而医疗广告要么是药效如何,要么是一员专长,这是不是说医院已经进入高级竞争的阶段?
如果取消管制,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竞争?西方国家是不是没有管制?
张五常讲过:垄断不可以延伸的。但是这种捆绑是不是延伸?


张三李四:
 
以下是引用duandaodi在2004-5-19 17:30:00的发言:
难道是管制的问题吗?由于管制而存在的垄断,由于垄断而进行的垄断延伸。可是如果没有一生的专业知识,这种垄断会不会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讲, 医院之间应该存在竞争的,可是现实中,我们很少见医院之间的竞争(比如价格)。而医疗广告要么是药效如何,要么是一员专长,这是不是说医院已经进入高级竞争的阶段?
如果取消管制,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竞争?西方国家是不是没有管制?
张五常讲过:垄断不可以延伸的。但是这种捆绑是不是延伸?


是的,我个人认为只要取消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就不会有任何形式的红包和回扣现象。

如果医生能决定自己的劳务价格,那么他想多收钱,并且有能力多收钱,直接提高自己的服务价格就行了。通过其他手段寻租,对医生的利益是不利的。事实上,没有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会收取红包或药扣,因为没必要。

对医生来说,关心的是提供一次劳务能获得多少钱,而不是这些钱从何种途径获得;对患者来说,关心的是他看一次病一共花了多少,而不是具体多少钱花在药上,多少钱花在医生劳务上。

医生的寻租行为,并非毫无制约,受到病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影响。价格竞争是存在的。

我们的老主任,每张处方出去,不会少于300块钱,500元,1000元的大处方比比皆是。而我开一张200元的处方,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把病人吓跑?会不会影响我今后的业务?对病人来说,一家医院,一个医生下手狠不狠,也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表面上,现在没有医院采用价格竞争的形式,那是因为(名义)价格被管制了。

在国外,也是公立医院医生开大处方,私立医院不会有这种情况的。因为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是政府规定的,医生需要用大处方的收入来弥补劳务收入的不足。另外公立医院保险开支较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我对这种现象是不是“捆绑销售”没有把握,因为它不符合捆绑销售的一些基本特征。想好了我会另外开贴答复duandaodi兄。


duandaodi:

谢谢张三兄。因为前两天看有关管制的书,谈到垂直限制的内容,想起了医疗的具体情况,所以有此一贴。私人诊所开药是不是一级价格歧视,我是怀疑的。公立医院的医生所用设备等都不要自己花钱,所以他的收入低一些。而私人诊所不仅要靠人力资本,还要有投资收益。
等着看你的帖子。:)


twelve:

药价之所以高涨,是因为中间环节的利润太多了。药厂的竞争某种程度上不是对药品疗效、质量的竞争,而是变成了对医院、对医生关系的非正常竞争。怎么治理这些非正当的竞争?
我由一个疑惑,大医院的医生合法收入其实并不低,但为什么还有收取回扣的激励?
一种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情况?


sungmoo:
 
“公立医院的医生所用设备等都不要自己花钱”

就目前中国来说,不是这样的,还有许多设备要医院自己投入。国家近年来对医疗事业投入不足是肯定的(对农村更是不足),考虑增加投入的同时,还要考虑投入的效率。

我们面对某些不满意的现象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对这些现象的“治理”。而经济学恰好从另一个思路来面对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所依赖的条件是什么?(而贯穿这些问题的主线是人们是理性的)。在经济学理性的范式下,某种行为是既定外参条件所内禀的结果(“理性”的逻辑),想要“治理”某种行为,从经济学来看,就要改变相关的外参条件。然而,我们得小心,这种改变并不是很简单的,你未必可能或者很容易地清楚认识到外参条件;你所想改变的条件未必是可以或者很容易改变的(路径依赖);有时你想改变A条件,事实上却可能改变了B条件。

“大医院的医生合法收入其实并不低”我们不能只看收入而不看投入。按张五常“租金耗散”理论来说,不会有某一高额租长期存在,因为理性的人总是在相互竞争的。“租”也是有价格的。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净租”,而不只是收入项上的“租”。由于人们都想竞争到“高额租”,人们就会加大投入,结果“净租”的值下降乃至可能为0。即使政府这样高度垄断的机构,也无法避免净租耗散。比如,清朝时卖官,虽然人人知道当官后可以收刮(租),可是想当官也要投入大量银子。并且由于竞争,一定是官越大,其价格越高。即使你想科考而当大官,你也要多多投入精力学习八股或者重金贿赂考官。

sungmoo:
 
仅供参考:

医疗市场上“最优效率”的一种含义是(当然未必是唯一的效率标准),供给方与需求方是同一的(在某一问题上wangxiaohui曾提出过)。
然而,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供给方与需求方同一在经济上、在天赋上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当上医生,并且是可以包治百病的医生。医术的高专业化与高渐进性使得甚至连一个“全能的医生”都不可能培养出。也就是说,我们想得到上述意义上的医疗市场“最优效率”是有代价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最优效率可以给我们某个参照(当然未必是唯一的参照)用以评价医疗市场。

与“自己成为医生所要付出的成本”相比,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包括各种病),对个体来说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当然这又会带来一系列不效率的行为。


duandaodi:

以下是引用twelve在2004-5-19 19:59:00的发言:
药价之所以高涨,是因为中间环节的利润太多了。药厂的竞争某种程度上不是对药品疗效、质量的竞争,而是变成了对医院、对医生关系的非正常竞争。怎么治理这些非正当的竞争?
我由一个疑惑,大医院的医生合法收入其实并不低,但为什么还有收取回扣的激励?
一种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情况?


药价高于中间环节的利润是由关系的,但是中间环节的利润是药价高的原因还是结果?为什么所有药厂都会竞争与医生和医院的关系?这些竞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医药市场的特点肯定是一个因素,但是不是最重要因素之一?政府管制呢?


wangxiaohui: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4-5-20 1:33:00的发言:
仅供参考:

医疗市场上“最优效率”的一种含义是(当然未必是唯一的效率标准),供给方与需求方是同一的(在某一问题上wangxiaohui曾提出过)。
然而,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供给方与需求方同一在经济上、在天赋上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当上医生,并且是可以包治百病的医生。医术的高专业化与高渐进性使得甚至连一个“全能的医生”都不可能培养出。也就是说,我们想得到上述意义上的医疗市场“最优效率”是有代价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最优效率可以给我们某个参照(当然未必是唯一的参照)用以评价医疗市场。

与“自己成为医生所要付出的成本”相比,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包括各种病),对个体来说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当然这又会带来一系列不效率的行为。


你大概误会了我说的“最优效率”,我说的是社会pareto optimal,例证是双方信息对称信就可以达到的,但没有说为了达到信息对称就要求病人去掌握医疗知识,这不可能。事实上,我也说过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达到这一最优,只不过要求的条件比较强,现实中比较难达到而已。就此而言,只要能找到使医生truth-telling而又满足incentive- compatible,的second-best机制就是optimal了。但是很明显,中国的情况距离这个目标还太远。所以医疗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这个机制实现pareto- improvement。


sungmoo:

如果病人不掌握医疗知识,如何理解“达到信息对称”?即使对医生而言,他所能实现的这种“信息对称”也是有成本的——医生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医疗方面的信息。

“最优状态”本身应该蕴含着实现这种最优状态的成本。

的确,“实现pareto-improvement”更有“现实”意义,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实现成本。
 

wangxiaohui:
 
对sungmoo,如果你真的对医疗改革问题有兴趣,我建议你认真学一下高级微观经济学,然后再学一下契约理论。这样你看实际问题就会很快达到本质。


sungmoo:
 
我想我们的表述也许是等价的。当然,我还会进一步去看书的。

只是个人觉得,区分“次优”与“最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其实质只是外参条件不同。尽管"pareto-improvement"似乎更有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pareto-improvement"都是"self-enforcement"。(暂且不论"pareto-improvement"的其他问题)

对于医疗市场,我的思路倾向于不是先验地去分析一个模型从而设计某种机制,除非这个模型得出的是一般的否定性结论;而是观察现实中的案例,做出某种分析(所以我一再想知道各位有没有现实的案例)。当然,先验的分析固然是理解“现实”所必需的,然而就“实际问题”而言,如果想给出某种操作方案,理论所告诉我们的往往不是“我们能做什么”,而是“我们不能做什么”。因为,毕竟我们考虑的约束条件往往是不充分的。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1&id=43343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