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讨论]谁在误解制度经济学(续)

看到这个争论,俺真是不得不说了,一来俺对新制度经济学还是有些兴趣,二来俺最好的朋友是新制度经济学方面的牛人,受到不少熏陶。

1、废墟对新制度经济学显然是缺乏了解的,而发贴的兄弟对新制度经济学又说不清楚。两人的一个关键分歧在于:哈特等人的不完全合同理论算不算新制度经济学?
如果仔细了解契约经济学,应该知道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米尔利斯等人早期发展的信息经济学;二是杰森等人早期发展的企业理论,三是科斯等人早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三类理论在哈特以后延两条明显分歧的路径发展:一是通常的微观经济学中的契约经济学或信息经济学;二是不完全契约经济学。前者的核心在于假定当事人完全理性,重在信息不对称下如何设计最优合同或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后者的核心在于假定当事人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重在未来不完全知晓,以及即使知晓一些,也面临证实成本等交易成本问题,结果不可能设计出最优合同,需要各种辅助治理机制。

关于两种契约观的区别和争论在RES1999(还是97?俺记不清了)的的三篇论文中得到体现,自那以后,还没有看到更出色的论文能够融合这种分歧。

废墟说的契约经济学应该是前者。哈特的理论肯定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需要说明的是,正是新制度经济学才使得契约经济学的名字得到认可,原先微观经济学是叫信息经济学或机制设计。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教材《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theory》中,契约理论占了很大篇幅,这并不是新制度经济学家讨好主流经济学,而是这些理论本来就是新制度经济学为主导发展的。

2、其实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存在两大分歧,一派是所谓非主流的,比如威廉姆森等人,贯彻科斯的现实导向的研究思想,在模型化方面差些;另一派就是契约经济学,已经融入主流。
其实在国外没有主流和非主流,只是某些主题研究的人多些,某些少些。而且各种分支相互融合很快,也很深入。很难分清楚谁是那一派的。

3、有国外的朋友说,国内把国外的经济学研究分成流派在过去可以,在现在那就是无知。同是研究契约经济学的,有些来自所谓新制度经济学,有些来自机制设计理论,有些来自信息经济学,有些来自政治学,有些来自社会学,有些来自法学等等。你说他们是什么派的?

4、一般国外的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的标准是:凡是运用标准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和资源配置关系的都是新制度经济学,包括科斯和威廉姆森等人发展的企业理论;哈特发展的不完全契约理论;科斯等发展的法律和经济学;诺思等发展的新经济史;诺思等发展的制度和发展经济学;威廉姆森等发展的组织经济学;贝克尔后期发展的社会经济学的部分内容;布坎南等发展的宪政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等。
这些分支有些是用数理方法的,有些不用,但用数理方法的并不比文字的高明。比如威廉姆森、科斯、布坎南、张五常等。而这些不用数学的人恰恰是价格理论的高手。不知废墟看后作何感想?

5、龚六堂的论文偶看过,应该说在国内写出这种论文还是值得肯定的。但不知他的崇拜者是否听过国内和国外同行的评价?
人大魏权龄教授,优化方法的绝对权威,对龚六堂的评价是just so so。
国外的一些朋友的评价是:数学玩的溜,经济学感觉太差!
偶读过龚六堂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篇文章,在天则讲演过,连国外的很多相关权威文献都没有引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知?

6、总结:国内现在的经济学教育在任何大学都出现跟风和偏颇现象,这并不是象国外大学那样的风格,而是局限,说明发展的层次太低。
建议大家在细读国外的文献后再深入讨论。

讨论请到: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178&ID=44350&star=2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