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追寻可见的“美好社会”


    2009-5-28 1:28:28
加尔布雷思已经去世数年,但他注定是那种要被不断提起和反复阅读的经济学家。如要评价他的研究成果在主流经济学传统中占据何等位置,那会非常困难,因为他从不构建体系。但是我每次阅读他的著作,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他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一辈子都在根据时代变化来反思自己的经济学认识。而这种精神,在目前的经济学界已经荡然无存。

应该说,加尔布雷思追求的不是“抽象的真理”,而是具体的、可见的美好生活,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基石“最大多数人的最多幸福”于加氏并非空话,而是研究的根本向导。他活了97岁,去世前还头脑清楚,笔耕不辍,几乎见证了人类社会一切美好和丑恶。他一辈子的等身著作几乎全在讨论美好社会问题,终于把晚年的一本小册子也命名为《美好社会》。

加氏此书出版于1996年,十余年前就有了中译本,但影响不大。反过头来看,那时的美国与现在相比称得上是“美好社会”了:贸易繁荣,失业率低,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人民看着自己手中股票不断创下新高。所有烦恼,只不过是小富而非暴富的人对暴富之人的嫉妒罢了。中国有句古语叫“身在福中不知福”,已经生活在“美好社会”中的人,极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生活在“美好社会”中的人,也根本不需要再阅读《美好社会》。

当然,加尔布雷思这本书并非要粉饰当时的美国经济。加氏明确指出当时美国在社会收入、权力分配、教育、环境、外交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美好社会只存在遥远未来。如果美国真正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那便是与美好社会近了一步。此乃一个极端艰难过程,毫无捷径可寻。但是反过来,若是不注意解决问题,恐与美好社会愈行愈远。时至今日,上述某些问题已经爆发,金融海啸横扫全球,把美国人民从“美好社会”的迷梦中惊醒。在不那么美好的社会里再读《美好社会》,又别有一番滋味了。

事实上,加尔布雷思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把很多问题摆了出来。他在1958年出版了一本《丰裕社会》,引起轰动。当时他提出丰裕社会的几个特点。第一,广告在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这种制度存在通货膨胀,因为商品生产会刺激需求,自我膨胀;第三,公共服务总是落后于私人服务,公务员也许会变成最贫穷的人群之一。私人富足、公共贫困;第四,生产驱动社会,未来世界将是企业家的世界。

这几点看法,历史都已证明它们的正确性。从那时开始,人们就开始抱怨破败的学校、肮脏的街道、低效的警察和匮乏的交通。加尔布雷思提醒大家,这是丰裕社会不可避免的结果。要想避免它,可以征一部分税来投入,但更多问题还是只能靠人去解决,靠每个人去解决。热情的加尔布雷斯曾天真幻想,技术结构也许能改变思想结构,拥有原始资本的“新阶层”说不定会产生新道德。

事实结果让他失望。“新阶层”仍是持有“旧道德”,而且道德水准大约一直处于下降过程之中。“丰裕社会”本身不会走出私人富足、公共贫困这样的困境。加尔布雷思考虑了十余年,终于又写了一本《新工业国》,试图解答《丰裕社会》里提出的问题。

加尔布雷思这次找到另一个关键字:信息。信息由“技术结构”所决定。社会结构足够复杂以后,很多关键决策就有赖于私人才能拥有的信息。于是一个新兴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它并非由拥有的物质财富决定,而是由拥有信息的结构组成,或者叫技术结构。掌握信息的管理者组成“内部阶层”,封闭起来损害作为“外部阶层”的股东们的利益。劳动力的性质发生变化,失业的性质也正发生变化。工会早已是名存实亡,掌握教育和技术的内部阶层通过这些工具来摆布消费者。权力的运作方式完全改变,可他们还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这就是美国经济的深层缺陷,或者说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缺陷,无解。从现实的经济周期来看,美国经济在1970年代走到了谷底,加氏所揭示的问题全部暴露,也成就了他的美名。但是此后,美国经济就开始逐渐往上走,用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渐填补社会问题的窟窿,一直走了三十年。有很大一批发展经济学家相信,经济发展就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此时加尔布雷思已经退休。早在写作《丰裕社会》时,他已提到“要与李嘉图的著作断绝关系”,也就是与一切主流经济学研究断绝关系。退休以后,他把所有精力都用于研究美国现实的经济问题和向大众普及真正的基础经济学知识。他很高兴地看到,经济发展确实在逐步解决很多社会问题。但他也不合时宜地批评,经济发展仍然回避了很多问题。

加尔布雷思所勾勒的美好社会轮廓应是:人人有工作并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有可靠的经济增长以维持就业水平,青年人在走向社会之前能够享受教育和得到家庭的温暖,为弱者建立一个安全网,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抱负取得成功的机会,损人利己的致富手段受到禁止,消除通货膨胀对人们的威胁,在外交上体现合作和同情精神。真正完美的美好社会当然不存在,但一个社会应该认真面对,尽可能减少这些问题的危害。

康德拉季耶夫百余年前认定宏观经济存在长达五六十年的长周期。去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近三十年的繁荣日子到头,与这套理论惊人地吻合。我们把《丰裕社会》、《新工业国》及《美好社会》中批评的社会问题与当下对照,即可发现,财富与技术虽已有很大进展,但这些问题既在1960年代存在,也同样在1990年代或者当下代存在。

加尔布雷思已经去世,经济繁荣的好日子也刚刚逝去。虽然我们离开美好社会远了一点,但只要认清楚症结所在,倒也不必沮丧。所谓经济周期,就是好日子终会来临,美好社会由全社会共同创造。

《美好社会——人类议程》

【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