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公司权力的边界

 

《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

(美)威廉·多姆霍夫著 吕鹏 闻翔译

译林出版社 2009年4月版

  “在美国,公司拥有的权力是否过于强大?联邦政府是否忽视了普通人民群众的利益?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是的……在一个民主的国家中,这样一种如此极端的公司支配是如何可能的?……大公司的所有者和高层管理人员是如何通力合作,从而维系他们自己作为支配权力的核心的?”这是威廉·多姆霍夫在《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第五版)的导言《为什么要麻烦您读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也是作者四十多年前着手这项研究的动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统治美国》是1950年代反思美国民主思潮的产物。二战之后,当世界各国都在挣扎着重建经济时,美国却进入空前繁荣期。1956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赖特·米尔斯却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权力精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指出在繁荣的背后,美国曾经为之骄傲的民主制度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位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著名社会学家通过分析指出,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广大民众的权力正在丧失,企业高管到政府任职,军队的高级将领到企业董事会任职,权力开始集中在军界高层、企业家阶层和政治家这三类关系越来越密切的统治精英手中,不但如此,在这辆统治权力的三驾马车中,军界高层和企业家阶层的地位在上升,而政治家的地位却在下降。这本书出版后,批评和赞美皆蜂拥而至。

  批评者指出米尔斯的分析方法有问题,说他只关注了决策主体,而对决策过程关注不够,更有甚者,如视现代西方政治为权力分散的“多头政治”的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为反驳米尔斯,在1961年专门出版了一本以纽黑文市为例的实证著作《谁在统治:一个美国城市的民主和权力》(Who Governs?: Democracy and Power in an American City)。

  赞美者和追随者同样有之,因为19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平等诉求史无前例高涨的时期。相较批评者的观点,米尔斯的观点显然更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在米尔斯的追随者中,加州大学圣克鲁分校心理学和社会学教授威廉·多姆霍夫最为坚定。1967年,当时还是助理教授的多姆霍夫出版了《谁统治美国》,支持并深化了米尔斯的观点。在随后的岁月里,作者不断地补充修订再版这本书,直到2009年出至第五版。

  多姆霍夫指出,美国的大公司之间通过互任董事这种董事网络的形式,逐步结成一个庞大的企业共同体。公司的所有者逐步同化了企业高管群体,他们通过大笔地赞助竞选、雇佣专家发起与政策相关的辩论等方式,将经济上的权力转化为政策影响和政治通道的能力,形成了“企业—保守派联盟”, 控制了曾经为美国国父们精心设计的政府体系。1985年以后,中产阶级社团和基督教右翼加盟这一联盟。结果,在“谁控制”“谁统治”“谁获胜”的三种权力指标中,大公司的老板和经理人都到了很高的分数,他们通过权力精英在关键的政府职位和决策团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代表。

  多姆霍夫特别指出,美国的企业家阶层比其他资本主义民主制中的同类人获得的财富和收入都要多得多。为什么?难道美国的民主资本主义存在更多的漏洞,让企业共同体有这么多的可乘之机?对此,多姆霍夫从美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做了分析。

  美国与欧洲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的企业共同体不像欧洲的企业那样需要同封建贵族、强大的政府或者教会团体竞争。因为周边没有敌对国家的威胁,美国建立了一个小政府。内战后,南北富人联合起来,自觉对抗联邦政府采取的可能有利于劳动者的任何决策。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出现了大公司,而远甚于国家层面的“大政府”。对此,著名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在《美国法律史》中说:“一份向1895年美国律师协会宣读的论文断言:‘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存在如此不受限制的公司权力’。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法人进入辉煌的成熟阶段。‘在大多数评论家看来,这是公司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南北富人形成了众所周知的保守主义阵营,在二战后这一阵营支配了军事机器。

  正是因为美国的企业共同体除了政府之外,没有竞争者,所以它很容易与政府中的保守党形成联盟,共同镇压美国的工会运动。自1880年代至1936年以来的工会运动,被政府军队和企业控制的私人武装镇压了。1936年之后,美国的工会才与民主党中的自由派形成了“自由派—劳工联盟”,但这一联盟始终无法持久地吸引中产阶级,并不稳固。所以,美国的工薪阶层在政经维度上的组织化力量很弱,很难从根本上制约和对抗“企业—保守派联盟”。

  多姆霍夫进一步认为,“企业—保守联盟”与“自由派—劳工联盟”之间的冲突是一种深刻的阶级冲突。他试图重新为“公司”这一资本主义的细胞定性:公司不仅是一种经济组织,而且也可能是一种政治组织,是美国的上层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自1975年以来,美国的财富越来向上层的少数人倾斜。在多姆霍夫的笔下,美国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不仅存在,而且似乎在更大面积地扩散。这是一种极端左翼思想吗?

  与米尔斯和多姆霍夫关注决策者的角度不同,另一群学者关注的不是决策者,而是公司组织本身,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著名的商业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他在1976年出版的大部头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中指出,世纪之初,美国流行家族或金融控制的企业,处在由“看不见的手”操纵的古典资本主义阶段,但二战后,美国企业主要由新崛起的阶层——2500万白领和职业经理阶层操作,钱德勒称这支力量为“看得见的手”,美国资本主义自此变为 “管理资本主义”。

  很多人包括多姆霍夫都注意到了 “看得见的手”,但它对改变公司的权力结构到底会起多大作用呢?美国学者持有三种不同意见:巨变论,经理代替企业家;不变论,经理被企业家同化;微变论,“强盗大亨的魔爪新近戴上了体面的白手套和电子表”。持第一种看法的学者会认为,情况未必像多姆霍夫说得那么糟糕,美国企业共同体的权力被夸大了。在资本大鳄与普通工人之间多了一个流动和上升通道——经理阶层,这是一支重要的分化的力量,大大缓解了劳资双方的对立和矛盾。对此,多姆霍夫并不同意,很明显他支持后“不变论”和“微变论”。那么,“管理革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或许任何一个流派的学者都难以看透,只有历史才能证明。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