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贫穷的终结》:消灭绝对贫穷

《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杰弗里·萨克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毫无疑问,萨克斯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相信市场、全球化、技术进步能够带来持续的发展,以致他认为,可以在2025年结束全球范围内的绝对贫困(人均日收入一美元以下),而这也正是本书的主题——贫穷的终结。萨克斯写作这书当然是有目的的,他的目标是打动发达国家富人们的良心,进而打开他们的钱包,以便打赢这场全球范围内针对绝对贫困的战争。在书中,他详细计算了为了应付疾病(疟疾、爱滋病)、饥饿和提供发展需要发达国家付出多少的努力,而在他看来,这些代价是发达国家有能力支付的,而且也应该支付。

  杰弗里·萨克斯的名声主要来自于他在俄罗斯改革实践“休克疗法”中的角色。而他开始为中国经济学界所关注,则主要来自20世纪90年代前期围绕中俄改革比较的所谓“激进”与“渐进”孰优孰劣的争论。所有这些,当然也都被写进了他这本名为《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的书中。为了佐证他的观点,他用很大的篇幅列举了孟加拉国、印度和中国这样在战胜绝对贫困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国家,以及前苏东国家在走向市场经济后或多或少获得的成绩,而所有这些内容,都有其本人亲身经历的细节,从而顺畅可读。

  作为一名中国人,当然对书中有关中国的内容最为关心。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庆幸中国终于抓住了机遇,打赢了对绝对贫困的战争。在中国,“1981年,有64%的人口生活在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标准之下,而到了2001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7%。”而这个比例肯定还在并将持续下降。因此,也就难怪在萨克斯的笔下,中国成为了证明市场和全球化的伟大力量的最佳榜样。

  但是,萨克斯并没有把本书写成一本关于市场和全球化的礼赞,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观察与洞见。比如,萨克斯在书中提到,曾经造成波兰数百年灾难的地理位置——夹在德意志和俄罗斯两大民族之间,在全球化时代,却因最靠近发达的市场而成为了难得的优势,使得波兰成为东欧转型和发展最顺当的国家。这倒使我想到了中国:自1840年以来,一直被英法日等海上强权加以利用的漫长的中国海岸线,从来都被看作是一种战略劣势,而在今天,却成为了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天然优势!类似的例子还有,在开放之初被看作是负担以致必须要加以计划的人口,却被证明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核心的优势。花果飘零的海外侨胞、殖民地和分裂,是100多年来中国衰落与苦难的见证,但蜂拥的海外华人投资,却成为了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推动力。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印度,萨克斯提到,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认定无望的印度经济,却因为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浪潮,从而抓住了外包服务的机遇,获得了持续的增长。而这,当然既来源于印度的殖民经历所带来的语言和教育特色,也来源于大量因失望而前往硅谷等地的精英。在这个时候,此前的失败和苦难,反倒成为了复兴的基础。因此,即使在看上去无望的境地,也依旧有着发展的机遇,重要的是诊断问题并提出对策。

  书中充满了这样饶有见地的内容,这当然得益于萨克斯的独特经历,他不仅是一名学院中的经济学家,还曾经帮助过玻利维亚、波兰、俄罗斯等国稳定货币、战胜危机,更是印度等许多国家政府的经济顾问,这些实践经历使得他有能力提出一套新的经济学——临床经济学。在他看来,这种经济学将发展经济学与临床医学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实践指导的效能。而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经济学的一个范本。

  那么,最后就来看看萨克斯对当下中国的临床诊断吧,在肯定中国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萨克斯乐观地坚信,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将持续数十年,而中国的制度建设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不过他也同时指出,低覆盖而残破的社会保障、严重的环保隐患,和未能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建设……都在挑战着中国的未来。中国已经打赢了与绝对贫困的战争,但却面临着另一场战争,一场在追求富裕的同时反对不公正的战争。当然,萨克斯的临床诊断并没有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这需要我们自己的回答,但听取其诊断,学习其诊断技巧,将有助于更好地找到答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