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经》杂志七月荐书

新经典

  《加尔布雷思文集》,(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著,沈国华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这本2001年出版的文集的英文标题是“Essential Galbraith”,可直译为“加尔布雷思——精选读本”。原版由加尔布雷思从自己的作品中亲自选编,并为每一篇节录撰写了导读。
  第一篇节录的主题是“抗衡力量的概念”。“抗衡力量”,英文为countervailing power,这个曾在1952年震撼了美国主流经济学界的概念,为当时美国的劳工和工会运动提供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合理性论证。根据这一论证,与其借助于相当昂贵的“政府”来抑制跨国公司在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品市场上的垄断权,不如借助于经济利益的当事人为捍卫自身利益而成立的各种工会和农会的抗衡力量,后者往往来得更有效率。
  之后的诸篇,包括第四篇“社会均衡状况”、第七篇“一般激励理论”,以及第八篇“经济学与生活质量”,深入讨论了同一主题。文集除了收录加尔布雷思著作中的重要章节,还收入了一些他对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前辈的评论文章。我们相信,加尔布雷思这本“自选文集”,可对人们了解其思想的概貌有所裨益。
  
  《第一哲学》,(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王丙文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6月第一版
  此书堪称巨著,堪称“第一哲学”。《胡塞尔全集》的编辑者指出,这一著作是胡塞尔于1923/24年冬季学期在弗莱堡大学授课的修改稿,构成了1913年-1929年期间“现象学发展的里程碑和高峰”。亚里士多德曾引入“第一哲学”的名称,以指称哲学中的基础性分支,这一名称后来被“形而上学”所代替。胡塞尔重新采纳了“第一哲学”的提法,意指在他看来先于形而上学的思考,即他所创立的现象学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书分两卷,上卷题为“批判的理念史”,包括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莱布尼茨和康德的哲学史论述,尤其是对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思想的探讨;下卷为“现象学还原的理论”,主要是现象学范畴内的研究。
  时至今日,国内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仍然极有必要掌握胡塞尔鼓吹的批判理性传统,即本书上卷所阐发的内容。

知识与情趣

  《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著,耿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本书作者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汉学研究者之一,在1973-1992年间主持法国法兰西学院的中国学讲座。本书为其讲座讲义,是一部集一人之功写成的通史性著作,自1972年出版之后一再修订重版,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被西方许多大学用作中国史的教科书。作者持论公允,论证充分,为中国读者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与十多年前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版本相比,眼下这一版本经过了全面的校对修订;而且,原译者在卷首加上了一篇关于法兰西学院“中国学讲座”的介绍性长文。由此,我们得以了解到,自1814-2004年的190年间,主持法兰西学院中国学讲座的11位优秀学者的生平事迹与学术贡献。而其中那种穿越时空,“战争、冷战、经济危机都未使之中断”的绵延不绝的思想传统,更是弥足珍贵,令人动容。

  《医事》,讴歌著,北京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医生、医院、医疗,所有这些与人们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事,被统称为“医事”。作者为医学博士,对中国的医疗环境深有理解。当前的医学理念、治疗技术、治疗体系以及种种隐情和未明言的规则,都通过作者的亲历或见闻在书中得以展开。
  我们真诚希望,每一位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成员阅读由一位局内人撰写的这一精致地描写了医院和医生生存困境的作品。惟有像局内人一样了解这一困境,我们才可能成功地改造它——如果我们的改革尚未成为完全的不可能。
  
  《食之白话》,汪朗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本书是作者近两年来在《财经》杂志的专栏文章合集,同时出版的还有一本《衣食大义》。
  谈吃、谈食,是作者的家学渊源。因了这本好看且诱人的书,我们仿佛也得以分享一席富于生活情趣和文化意蕴的“汪氏家宴”。
  书的好看,在于文章短小精悍,“有典故,有调侃,遍古历今,风趣有味”;几乎每篇都配之以古人或作者父亲的书画,又平添了几分情趣。书的诱人,在于书中随处可见的菜肴品评和饕餮感受,让人不能不垂涎欲滴,跃跃欲试。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