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租佃关系新论》书评


 
  依稀记得少年时看《白毛女》的情景:风雪交加的除夕之夜,寒冷凛冽的北风中传来喜儿稚气而略带忧伤的歌声“人家的闺女有花戴……”,让人不禁对黄世仁这样的恶霸地主深恶痛绝。后来求学,又知道地主农民关系与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息息相关,农民作为革命的主体力量,正是要推翻他们身上的锁链和压迫。
  但高王凌先生的这本《租佃关系新论》,却让我们很多人“大跌眼镜”。它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相当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史学对农民地主关系的基本判断。作者指出,旧中国地主占有土地不足总耕地面积的40%,地租实收率仅为30%左右。而在以往的叙事逻辑中,地主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占有农民几乎一半甚至更多的收成;地主不仅在经济上压迫农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民。
  传统党史研究是单向型的地主压迫、农民受剥削模式,但《租佃关系新论》的作者通过对农民抗租行为的细致分析,向我们展现出二者有趣的博弈关系。农民的拖欠、偷割私分、压产、逃租,乃至有组织斗争和暴力反抗等行为,与地主的减租、让租、退佃、告官等等交织起来;地主的仁厚与退让,农民的策略和机智,这些以往被忽略了的景象,得以生动地呈现。
  作者对于政府法律和农民文化的关注,也开启了研究地主农民关系的一个相当新颖的视角。作者认为,政府一般不会兼任地主,佃户欠租也不会受到政府的严令威逼。恰好相反,中国传统法律倒是倾向于限制豪强地主对农民的盘剥,稍有苛刻之举的地主可能落得“为富不仁”的评价——在一个以人伦道德为本位的传统社会,这样做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换句话说,在中国传统中,也存在斯科特所谓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精英们为证明统治的合理性,必须有一套行为标准;他们有义务实践这些准则,农民也根据这些准则对精英进行道德判断。传统道德秩序和农民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维护着农民的生存权利,也维护着这种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
  所以,中国的租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可以良好运作,绝不是地主单纯压迫就可以达成;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绝非剑拔弩张。在彼此互动博弈之中,租佃制度不失为一种对生产有促进和激励作用的经济制度。高先生有云:租佃制度的发生,既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经济制度,就离不开社会性之人和人群,不能不顾及彼此的情状和需要;其中许多方面又不得不通融解决,这也是给主佃双方都有一交代。信夫?
  在研究近代中国农民问题时,我们遇到的最有趣的一个悖论就是:假如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软弱愚昧、唯唯诺诺,面对压迫剥削逆来顺受、懦弱无能,那么怎样解释整个中国革命过程中农民可歌可泣的无数事迹呢?深入思考之后就会知道,农民群体中一定蕴藏着值得敬重的勇气和智慧,这维护着他们作为个体的生存与尊严。而高王凌先生积多年之功写下的这本《租佃关系新论》,穿透了历史的重重帷幕,也使我们心中的困惑和疑虑烟消云散。■

《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高王凌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出版社新书录
  《欢乐经济学:一门关于市场经济的必读课》,(美)戴维亨德森著,王志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科学与假设》,(法)昂利彭加勒著,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第一版
  《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王曙光等著,华夏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上学记》,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政治的道德基础》,(美)伊安夏皮罗著,姚建华、宋国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走出神话:中国不会改变世界的七个理由》,(美)乔纳森安德森著,余江、黄志强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围》,(美)约拉姆巴泽尔著,钱勇、曾咏梅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摇摇欲坠的哭墙: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终结辩论》,(美)迈克尔利夫、米切尔考德威尔著,潘伟杰等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俄)尤瓦叶梅利亚诺夫著,石国雄、袁玉德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财经》9月荐书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美)彼得德鲁克著,蔡文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卧底经济学》,(美)蒂姆哈福德著,赵恒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黑暗时代的人们》,(美)汉娜阿伦特著,王凌云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中国文字学》,陈梦家著,中华书局2006年7月第一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