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经济学术史的开拓与探索 ——《中国经济学术史——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叶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学术史——传统经济研究史考察》(批准号为00BJL033),其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经济学术史研究——以经济思想为中心》和工具书《1890-2003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著目录索引》。

该成果研究以扎实的文献考证和长年的前期研究为基础,采用跨学科综合分析方法,注重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探索经济学术古今发展的流脉,突出中外比较的特点,选取不同类型的个案,着重专题的深入考察,以实证研究佐证理论阐释,初步建构起这一新领域的基本架构。

一、中国经济学术史系统研究的创新探索

学术发展与前进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以往学术研究史进行梳理和研究,而“显学”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经济学学术史的系统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近十年来,作者用心发掘大量一手中外材料并开展前期研究,完成了迄今海内外第一部中国经济学术史系统研究专著。该研究不仅证实中国经济学不都是“舶来品”,经济学也并非西方人的独有成就;而且力图探究我国数千年传统经济学术同近代经济学的发展贯通,尤其是经济学术的近代转型。考察中国经济学术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学术文化传承,力求通过中外比较来凸显其学理特征。

成果对“中国经济学术史”进行了初步的学理阐释,鉴于经济学有“舶来”之说,重点考证中西方经济之“源头”,研究偏重传统经济研究史考察。成果从考据中西方“经济”与“经济之学”及其历史演进入手,以经济学术史中最为核心的经济思想为研究中心,着重论析不大为前人注意的中国“经济之学”。考察“东学西渐”与中国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探析“西学中源”之说和海外最初的中国经济研究,分别考察法、英、德等国有代表性的经济学说中的中国因素,如法国重农学派理论的中国因素、亚当·斯密对中国的论述及其自由经济学说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还探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的货币理论,并对马克斯·韦伯社会经济学中涉及的中国问题进行了研究。

无庸讳言,西方经济学的传入对中国经济学术影响巨大,该成果对“西风东渐”与西方经济学的传入进行了重点考释。从西方经济学的最初著译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从刊物著述到学科建制、课程开设、教材编写,直到相关的制度创新,并透过“经济学”译名的演变,考察中国经济学术的近代转型。如对清同文馆的《富国策》、海关总税务司署的《富国养民策》以及严复所译《原富》的翻译及其版本情况深入考证,还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具体情形。经过大量文献包括前人研究的查实与辨正,提出19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学就传入中国,比一般所知早半个多世纪,还特别肯定国人在西学译介中的贡献。另外,考察了我国最早的近代经济教育,以及新学制颁行和商部设立等制度变迁,建构起经济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架构。

进而,沿着历史演进的轨迹,考察清末民初到民国时期有识之士对“中国经济学”的艰难探索,研究国人经济学专著和经济文献汇编,专就陈炽《续富国策》究竟“续”什么等重点问题提出新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梁启超的“中国生计学”先驱意义,指出中国经济学术在世界上的初现——陈焕章《孔门理财学》的意义与影响,尤其是宋代王安石的“常平仓”思想对美国30年代农业政策的作用,认为是西方借鉴中国经济思想制定经济政策的典型案例。

成果集中考察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形成,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中外学者的贡献,并论述新中国成立后该学科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学术特征,以及学科教育和学术组织的发展。分别对全国四个主要科研基地及其“开山人”进行考察,比较分析各

自的学术风格与主要成就,重点剖析《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这一系统性代表作。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思想史学科也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

在完成“纵向”的考察之后,成果还选取了中西和中日两个个案进行“横向”比较,就“义利观”和“商品经济观”的中外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并联系各自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与历史文化传承进行考察。最后,就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颇具发展前景的优势学科进行了分析概述。

二、研究方法与学术贡献

第一,该成果在扎实考证和深入探讨的长期学术积累基础上,采用中外比较、个案分析与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提出若干基础性、理论性的问题与新论。许多见解或首次提出,或厘清、修正以及发展了前人成说,初步建立起经济学术史这一新领域的科研体系,并进行了学理性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与学术价值的理论阐释,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基础。这对于丰富和发展理论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经济史学及其他学科具有学术价值,对于我国经济学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第二,特别重视一手文献的发掘和考证,力求“言之有据”,对许多经济学术“源头问题”的考据,填补了一些空白。主要如中西“经济”语源及海外早期的中国经济研究、西方经济学中的中国因素、《富国养民策》和《名学浅说》均为边际主义

先驱威廉·杰文斯的著作、西方经济学最初的传入、中国最早的近代经济教育与制度创新、日本学者在开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中的贡献等等,都是重要的新探索。

第三,着重考察经济学术从传统到近代的发展演变,尤其是传统或古典经济学与现当代经济学的传承与联系。这不仅可以弥补经济学“舶来”之说或“无源之水”的不足,也能够从学科发展的流脉以及有别于本国的比较中提供把握发展趋势的线索。研究提出无论是始自19世纪以来西学传入或近代学科建立后的经济学研究史,还是历史上早于西方且比西方发达得多、丰富得多的传统经济学术发展史,都需要系统考察研究。

第四,强调将中国经济学术史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考察,推动了本国研究的深入。揭示中外交流互动在经济学术发展史中的意义,论证国人对经济学的贡献,颇具创新意义。该研究不仅注重本土的外国人以及国人在海外的相关研究,而且重视中外比较,将这些都作为中国经济学术史的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本国的经济学术研究,促进了中国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化,这对于其他学科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第五,该成果涉及社会思想、新闻出版、文化教育、中外交流、翻译传播诸方面,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性质和前沿性、基础性意义。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经济课程开设、专业设置、新闻刊物、学科创始、科研体系、制度变迁等层面,这些以

往不仅在经济学中而且在教育学、新闻学等相关领域也没有专门的研究。从而,有利于展现中国经济学术发展的整体风貌,也丰富和完善了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此外,该成果注重“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比较分析相结合,在把握科研的“切入点”与立论的“关键点”等方面都较有新意;同时将个案剖析方法引入学术史研究中,强调联系经济学术赖以植基的社会经济基础与历史文化传承进行考察,有利于科研工作的深入。

总之,该成果力图体现“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在研究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了多角度的新探索,整个科研工作力求严谨、规范,注意研究步骤及其关联性。特别是,对迄今中外有关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论著进行了艰难的搜集、梳理与编辑,完成上下册目录索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论著索引的特殊价值

索引是与专著配套的成果,也是专著的重要基础。这不仅是海内外中国经济思想史迄今唯一一部涵括中外相关研究论著的目录索引,也是我国经济研究百余年学术史上收录时间范围最长、且较为系统并包括图书馆馆藏和电子版检索的唯一一部论著索引。

索引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起自1890年(个别著书更早)止于2003年9月,分著作与论文两部分,依“编年体”排列,同期则适当考虑内容相近,力求最大限度地收选迄今中外有关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成果,包括经济文献、经济政策、农学和经济史上有重要相关价值的论著。1949年以前部分用力最多,许多内容为首次发现。现当代部分因数量多或分属其他领域或另有索引,故根据与本学科的关联度及学术价值考量选编。下册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电子版资料的发展,索引编纂为弥补一般索引之不足,收选了海内外一些主要图书馆馆藏的相关著作和博士、硕士论文目录,以及会议、期刊中的相关资料,大致可以反映近十余年来的新成果。下册中还依据科研经验与需要编制出150多个类目的检索索引,在索引编纂中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