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财经11月荐书

新经典

《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施莱弗、维什尼编著,赵红军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多年以来,为着坚持《财经》的自由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复杂”立场,我们努力找寻足资借鉴的经济理论。由钱颖一主编的这套丛书的这一本,其主旨与我们的努力不谋而合。用它的两位编著者的话说,他们试图确立的关于政府作用的视角,既不是简单的“看不见的手”的视角——弗里德曼是其代表人物,也不是“新左派”标榜的“扶持的手”的视角——斯蒂格利茨是其代表人物,而是如这本书的标题所示的“掠夺之手”的视角——布坎南和奥尔森是其代表人物。这本书收集了利用“掠夺之手”模型得出的十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诸多问题,但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考察政治人物的政策和制度选择对资源配置造成的后果,并探讨对政治权力过大导致的消极影响进行矫正所能采取的措施。

《思想的未来:互联网时代公共知识领域的警世谕言》,莱斯格著,李旭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最近10 年由大公司推动的日益严厉的知识产权法律实践,是否将使未来人类的创造力完全枯竭?这本书的作者,被称为美国公共知识分子五十名领袖之一,是影响当今美国因特网公共政策的关键人物之一。不仅以言论,而且以行动,维护知识创新者免于知识产权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法律纠缠的自由。如果你是浏览过莱斯格教授个人网站和他的“p2p”博客政治论坛的读者,我猜测你会对这位依靠个人努力却试图捍卫全人类思想的自由权利的高瞻远瞩的斗士肃然起敬。

知识与情趣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周国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写自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很难客观冷静,“心灵自传”亦然。是做自我反省,还是陷入无穷的自我辩护,分寸殊难把握。写成此书时,作者年近六十,说:“我仍是当年那个既敏感又淡泊的少年。”也许这就是在写作和思考中,作者对自己心灵形成的定位,这个定位和对于自身经历的回溯结合在一起,——包括和郭世英的交往、引起争议的三次婚姻。

《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戴锦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我们应该怎样看电影?在对情节和故事的消费之外,尚有别的选择。但是这建立在一个认识之上,即电影不是自然而然的故事,它是一个光影形成的幻觉,背后是影片的意识形态与意义结构。因此解读电影的策略之一,是能够揭破电影叙事语言,发现其中的叙事结构和意义结构。作者在前言中说:“一个电影的解读者,不仅应该是一个电影专业欣赏者,而且也应该是走出洞穴、直视阳光的社会批判者。”本书提供的是这样一种实践,使用作者研究、意识形态批评等电影理论,分析了《十诫》等18部影片。

《美国心灵——关于这个国家的对话》,比尔·莫耶斯著,贝蒂·苏·弗洛尔斯编, 三联书店2004年6月第一版 
  中文译名容易引起误会,本书的英文名字是A World of Ideas(《观念世界》),取自作者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工作时主持的一个节目,这个节目邀请了各个领域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进行访谈,其中包括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物理学家杨振宁、政治哲学家谢尔登·沃林等等。本书由这些访谈实录辑成。作者说,和他们的交谈如同一次乐趣无穷的学习,从他们每个人身上获得了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这并不容易,在一次访谈节目里聊出这些顶级学者的思想光芒,本身就说明了访谈者的水平。
本刊学术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