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评文贯中教授《吾民无地》

\

《吾民无地》出版后,笔者第一时间购买并阅读了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做有三点考虑。首先,这本书是笔者看到的第一本将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城镇化放在一起论述的学术著作,而且以十分简明的逻辑阐述了三者的关系。其次,周其仁教授不仅在该书中专文进行了推荐,而且在《城乡中国》(上)一书中专门提到文贯中教授“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化地不化人的”观点,能得到周其仁教授推崇的经济学家必定是一位真实世界的真学者。第三,作者乃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三一学院终身教授、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

近年来,与城市化有关话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不论是经济学界各类著作:《城乡中国》、《城镇化和土地陷阱》、《土地的逻辑》、《城市的胜利》等,还是文学类著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落脚城市》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等,均在探讨城市化道路,反思城市化模式以及对乡村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冲击。十八大明确提出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将大力推进,正值此时,《吾民无地》的出版对于人们理解城市化的逻辑,了解现行发展模式的弊端具有重要的价值。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遵循了如下模式:工业化的推进吸收了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带来了人口集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吸纳过剩劳动力,逐步实现了人的城市化。同时,城市中工业化、服务业的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使得城市逐步扩大,实现了土地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和土地的城市化协调发展,协同推进进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自然消除,三产比重趋于合理,人均收入得以提高。 

但是在中国,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阻碍了这一进程。户籍制度以及攀附在户籍制度上的种种福利和城市人的特权使得在城市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只有工作的自由,没有定居的权利。而独具特色的集体土地所有制使得农民只有从事农业或者贱卖耕地的权利,没有退出或自主交易的自由。地方政府以独买和独卖的特权对土地实施双重垄断,既推高了土地的价格(进而抬高了房价),又剥夺了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可能和希望。带了的确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进而助长了在政府推动的城市化,城市建设摊大求洋,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结果形成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的城市化,所谓的城市自我现代化,完全脱离了城市化的本质;以及高额的房价导致一边是买不起房的城中村寄居者,一边是无人问津的”鬼城“。 作者在论述中的悲愤隐隐若现,在一些地方几乎是在控诉,确实体现了在后记中所写的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鼓与呼的承诺。就以上内容和作者的担忧国情怀而言,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 

但本书也存在着与期望相聚较远的地方。首先,文风有些郎咸平的风格,亦或是东方出版社的风格。某些论述力度不够,支撑不足,不够严谨。简单的以国外怎么怎么样就分析中国怎么怎么不对,这种逻辑在学术上似乎不成立。其次,重复内容比较多,如果将本书浓缩为一篇3万字左右的论文,发表在《比较》或《经济观察报》上,文中的价值可能更大,并且不会有损作者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责任编辑童德文,邮箱:jpdong@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