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租值、分工与企业边界

一、 企业是租值的发现者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创造和提升租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人自身潜在的价值得到了提高,同时,对社会制度和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石头变成狩猎工具,铁矿石冶炼出刀枪剑戟,破渔网制成了纸,风力能够发电,桶装水可以卖钱,石油变成重要战略物资等都是人类通过改造自然资源而使资源的租值得到升值。随着技术与知识不断的进步,大多数资源的租值可以有多层次的提升,比如白银可以作为装饰品、流通货币和胶片的感光材料等。

在这个过程当中,劳动技能不断发展,人们之间开始出现了分工,出现了铁匠、医生、军人、知识分子和神职人员等。我们可以这样说,分工提高了人的租值。有技术的比没技术的可以赚更多钱,社会开始贫富分化和等级分化。

为了得到更高的租值,开展大规模的协作常常优于个人单打独斗。由此逐渐出现了农庄、工厂、军队等各种专门组织,社会基础开始改变,不能够适合和促进这些组织发展的制度被淘汰,社会结构向更高级的层次发展。

企业为什么存在?我认为,企业的本质不是降低交易成本,而是创造更多的租值。分工和交易成本则是对市场的外在影响。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为市场带来了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的降低。

科斯说指挥别人需要付钱给人家高于正常市场的价钱。企业怎么盈利?很简单,就是赚更多的钱,创造出来的租值更大。把一堆砖头转换成商品房,砖头的租值就得到了提升。谷歌公司为什么投入巨额金钱招揽人才开发产品,而且免费提供并鼓励大家使用,因为谷歌找到了收集散落在互联网上海量的网站内容的方法,发现和提升了网页的租值。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能创造的租值相应地减少;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常常进行价格大战,关键是没有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不能找到提高租值的方法。

成功的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权重新界定等方式提升租值。例如冶炼铁矿石得到冷兵器就属于技术创新,例如把公共产品的湖水变成私有产品的桶装水就是产权的重新界定;重新打包的次级贷款等金融衍生品就混合料这两种原因。只要市场存在一天,租值的提升就不会停滞,而不像熊彼得所认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会枯竭。因为社会环境会随着企业家的创新而不断变化,人们总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权的重新界定而找出更高的租值。自来水,石油,新鲜空气,五百年前有谁能想到会如此不可或缺?IBM没有想到微软的成功,微软没有想到谷歌的崛起。创新不止,商机无限。

二、 企业分工的重要意义

科斯是从交易成本而不是从租值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本质。如果企业有效率,原因是交易成本比市场机制下要低。这是科斯的假设。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企业创造的租值一定比市场平均要高。企业首先创造租值,当希望保持和扩大租值带来收益的时候企业开始扩张。整个来看,交易成本随着企业的扩张而减少,分工所创造的价值则随之增加。

与强化专业化分工类似,减少交易成本是企业的产物。即企业带来了专业分工的加强和交易成本的降低。

关于企业的本质,科斯考虑了交易成本,而没有考虑企业创造的租值。这是通过分工来实现的。企业对社会(或者市场)的贡献在于分工。如果科斯是正确的,企业由于分工的存在,降低了交易费用。

价格机制在企业这种小范围内被经济计划所代替的原因,我认为是分工所致。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解读企业,由于市场的价格机制存在交易费用,阻碍了社会分工;在这种前提下,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谈到的分工产生效益的制作扣针的企业就出现了。

而且,企业是否真的需要比价格机制下付出更高的价格呢?科斯《企业的本质》第二部分有一段话:

“(企业)他们将愿意支付给别人多于这些人在价格机制下所能得到的报酬,目的是为了能指挥这些人。但这意味着他们是为了能指挥别人而付钱,而不是以指挥别人而赚钱,在大多数情形下这显然是不真实的。”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错误。科斯混淆了没有企业的价格机制和企业参与其中的价格机制。在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人们所取得的报酬就不是纯粹价格机制下的报酬,更多是企业所付出的报酬。科斯在此处所讲的指挥别人的报酬就是价格机制下的报酬。

如果需要比较,应比较报酬高低的对象应该是农民,而不是工人;应该把由于企业分工为工人带来的额外报酬减去。由于企业分工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对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有很大的提高。我认为,每一个在没有企业的自由市场上单干的人,其实际价值要小于在公司所得到的报酬。因此,企业并没有多付给工人比市场价格更高的价值。企业的分工推高了工人的价值,如果没有企业分工,工人就成了农民。是否存在农民的平均工资比工人的平均工资高呢?不会。如果真是这样,人类就没有必要步入工业社会了。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种所谓的工业社会依然是农业社会而已。

企业促进了社会和人员的分工,从这一点来讲,企业比市场要高效。这就是企业越多,经济发展得越快的原因。

三、 企业的边界

在每个社会发展阶段,对企业有多种不同的约定俗成的概念,这种约定俗成让人分不清企业的边界。科斯从企业的外在影响(交易成本)出发,认为当边际的内部管理成本和边际的市场交易成本相等时,企业的边界就确定下来。没有抓住主旨,说了跟没有一样。无法确定企业边界的原因是无法正确地定义企业。能够创造和提升租值的个人或一群人,都可以称为企业。企业的边界随之而定。

每个人都具有企业内在的属性,都可以发现和提升自己的租值。非常感谢张五常举了一个养蜂人与果园主的例子。这是一个租值相互配对的情况。这种情况不特殊,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员工和企业之间就是这种相互的。比如员工与公司签订合同就是对员工人力资源租值的主动或被动的发现。很明显员工就是企业这种说法不符合我们的习惯。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关键是为什么收税。想象一下企业分层。ABC公司招10个员工,相当于ABC公司下属10个子公司。一人公司也是企业。

只要创造和提升了租值就可以称为企业。企业对人力资源有租值的提升,一个农民可以变成技术工人;对自然资源的租值也有提升,一堆石头可以用来拌混凝土。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得一个企业的规模可以达到很大,也可以只有一个人。另外,存在的时间可以很长,也可以非常短。但企业的边界是不变的。

信息如果充分的流动,不仅是企业,像政府等组织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般来说,过去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只要数字化管理水平足够高,未来的企业规模可以更大,而且数量非常多。因为,随着产权的界定,交易费用的降低,企业的规模一定向大小两头扩散,未来一定是这样的。无论企业的规模如何改变,企业的边界是一定的:一切皆企业。

在讨论企业与市场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市场看成最终目标,企图把所有的企业都划到市场的名下。其实应该换一个角度,最大的市场是企业,最小的个人也是企业。所有的都是企业,而不是相反。

既然所有的人都是企业,那么,为什么是经济计划而不是市场机制存在于企业呢?答案很简单----经济计划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有一个前提,与管理水平相适应。我们不能脱离管理水平来谈论经济计划的效率。目前的管理技术水平只适合当前企业的规模,还达不到像国家这么大企业的层次。也许,未来的管理技术水平一定会达到国家甚至整个全球市场的规模。

互联网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平台。比如在淘宝网,通过信息公开,买家可以很方便地挑选卖家,降低了交易费用。淘宝是个企业,通过对商品信息租值的发现,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了分工,按目前通俗的说法就是使得很多个人成为企业----虽然以创造租值来讲个人就是企业。互联网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每个公司的员工都是不固定的,来自各个国家都通过互联网虚拟的连在一起。未来的企业一定是虚拟的、无形的。推而广之,整个互联网也是个企业,我们甚至可以把价格市场也看作企业,一个创造交易租值的企业。市场是个原始的企业。

经济计划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的含义是:市场定价机制为什么没有效率?关键的一点,市场的产权没有界定,市场是公共产品。市场还没有找到更多的交易租值。市场只是个原始的企业。市场既是企业的源头,也是企业的终点和归宿。随着产权的重新界定,公用品逐渐减少,未来的市场一定是私有的,私有制下的计划经济。我想知道是什么技术创新和怎样的产权重新界定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作者:那斯
邮箱:nase@live.com

来源: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178&ID=391269&page=1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