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和谐社会与市场取向是完全兼容的

By 田国强

在大会即将结束之际,限于时间,我不打算对自己的这篇论文《和谐社会建设和市场体制完善:效率、公平与法治》过多展开,由于这篇论文的中英文版本都已经上传到我的个人主页上。因此,这里结合本次年会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首先,本次会议主题的确定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28年来,我们的国家在走出了计划体制的束缚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在这项史无前例的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基于中国国情的许多新问题。在过去的28年间,我们发生过三次思想的论战,一次是1978年开启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次是1992年的“姓资姓社大讨论”,最近两年实际上进入了第三轮思想交锋期,人们面对改革深化过程中更多难题的挑战产生了新的畏难情绪、怀疑情绪甚至于退缩情绪。有人干脆就说,我们的方向就错了。在这种舆论背景和学术界的争议声中,本届留美经济学会主席张晓波先生去年联系到我,感谢他对我这个老会长的信任,我们最后共同确定了“中国经济和谐发展:效率、公平与法治”这样一个主题。

第二,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与市场经济的制度取向完全相容的。2004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对和谐社会的特征作了深刻描述。学术界有些学者习惯于将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截然对立起来,由此而对和谐社会存在误解,认为强调和谐社会必然与市场经济的主旨相矛盾。我在论文中已经作了详细论证,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完全可以得出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结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仅需要经济学者的努力,也需要包括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广泛的参与,更需要那些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鼓浪弄潮的、亲历了社会和经济形态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的政府官员的深入思考。非常可喜的是,本次大会既邀请到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发展问题与贫困问题的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也邀请到包括江平老先生和季卫东教授在内的法学界的朋友们,更重要的是我们邀请到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就参与了这场伟大变革中的那些学者型官员——楼继伟副部长、陈锡文主任和邱晓华局长。

第三,经济学者必须具有浓烈的社会关怀和严谨的工作风格。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成立25年来,我们始终坚决地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需要大量智力支持的伟大事业,我们的每一个会员、每一个中国经济学研究者都应该有一份责任感,对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现状和发展保持关注,但同时也务须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头脑,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和视角提出谨慎的建议。否则,在错误的方法论指导下开出的药方,不仅误导舆论、混淆视听,更加贻害国家和人民。

中国的改革是在约束条件下平稳、渐进推进而取得成功的,我们今后还要服从于这样的路径依赖,应该对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保持一种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几年、十几年还是几十年,只要脚踏实地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导向,中国的和谐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中国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光明!

谢谢!

来自: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10&ID=93012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