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定量分析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地位

itiszxl:

近段时间在学术界兴起了数理分析的风气,定量分析和计量模型泛滥,甚至一些人认为:如果没有模型和图表,一些论文就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论文。

有一个笑话:有一次,一位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一次高级研讨会上说:“我证明了许多极右派定理,今天很高兴能给诸位提供一条左派定理。”结果,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有人发现他漏掉了一个负号,在改正了这个负号后,其定理由极左派变成极右派了!这种人是数理走火入魔者,把数理模型当成不仅是工具,而且是玩具,不承认数理模型是分析现实经济的工具。孙老师要求我们坚决反对唯工具论,不要成为工具的奴隶,防止数理模型走火入魔。数理模型走火入魔者分为两类:一种是将全部影响因素引入模型中,这样虽然看上去有科学性,但这种极端要求会造成数理模型与实际经济脱离,因为实际经济现象繁杂无比,经济数理模型永远不可能达到在各方面都与实际经济一致的程度;另一种人是常用简化模型的迷信者。他们没有认识到经济现象是联系的、动态的,如果坚持简化模型的一切含义,就会造成违反常理的结论。例如对效用的分析,经济学一般假定人们的效用只是各种消费品与闲暇的函数。这在绝大多数经济问题上,是可以接受的简化假设。这个函数的简化性或不全面性是显而易见的,假如当某人的健康恶化或与太太吵架时,即使消费增加,其效用也是会下降的。因此,用这个简单函数的分析是基于其他影响人们效用的因素不变的假定下的。但经济学者用这个简化函数用得多了,一些走火入魔者认为它就是圣经,它就是一切。

定量分析在区域经济学中也广泛应用,经济地理学的兴起就是证明。但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对定量分析和数理模型也不能迷信,要科学认识。这是本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qimans:

你反对定量分析在区域经济学中的滥用,这是对的。可是你提出的两个小例子,却无法说明这一点。前者一流的经济学家证明中出错,并不能表明他的方法不合理,他在滥用数学;后者简化模型只是对现实的高度抽象,当然会损失一些具体的细节,正如很多复杂的小样本分布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会越来越接近简单的正态分布一样,简化模型在大数原则上是普适的,就足够了。

定量分析工具很重要,当然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确的经济含义。就我的经验而言,好的数理模型虽然是对现实问题的高度抽象,但它可以保证分析过程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并且可能得到比定性分析更精细的结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造计量模型,往往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对数理分析和计量分析工具的运用和滥用之间的区别,有时很难分别;只有真正钻研过的人才有说话的资格。正如我导师说的,只有真正进入主流经济学的人,他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才是可信的。

所以像我们这样并没有真正学会运用定量分析工具的入门者,适当的“滥用”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一步,我们必须勇敢地迈出去,而不是被旁观者的闲话所吓倒了。


itiszxl:
 
我反对的是定量分析和数理模型在经济学中的滥用,这种为了发文章,写论文,为了所谓的文章的美观而滥用模型。一些所谓的国内顶尖杂志,好多文章都是抄袭国外的模型,而不管中国的国情是否适用,更奇怪的是,这些文章在给出一些难懂的模型和找不参考文献的方法后,原始数据、数据处理、模型检验结果等在文章中“由于篇幅所限”都没列出,最后却得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这种风气不可长。
不错,我们是要学习,最好是掌握了别人的分析方法后结合实际做一些研究。我批判的是现在经济学界这种不良的学风。对定量分析当然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定量模型是很好的工具,有时比一些定性分析更能说明问题,也能发现一些隐藏在现实背后的问题;但是定量分析首先要经得起统计和各种数理的检验,其次最重要的是要经得起经济检验,不能唯模型而模型。记住定量分析永远只是分析工具,经济思想往往更重要。


qimans:
 
但是你要清楚,目前中国的现状是数理和计量分析在经济学的运用仍然远远不够,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低质量的定量分析的文章的重要原因,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定量分析方法的人太少了。因此,当前最重要的不是要大呼防止数量分析方法的滥用,而是要鼓励大家积极去学习和运用这类方法。而且在学习的初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允许的,当然有牛人能多多指出我们的错误是更好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太多说“中国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水平低下”之类无聊的批评,和看似充滿责任心而大声疾呼“要反对定量分析在经济学中的滥用”之类空洞无物的话。我们最需要的能切实指出我们如何用错了,错在哪里,要如何正确进行数量分析的简单而切实的忠告。

你能给我们说说,我们常见的误用数量分析的简单例子吗?


xxxdg: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本来就是互补的,只是精确与否的问题。学科性质不同,对定量分析的依赖也不同,实验科学甚至往往要求对数据的精度给出说明,数据的有效位数甚至有时会反映整个实验的成败。经济学基本上属于经验科学,从一开始的基本方法也就是从数据序列中寻找规律,由一些曲线来解释规律,因此,对于“滥用”这个词,个人表示怀疑,何为“滥用”?用到什么程度就算不“滥”???不能说采用定量分析很多就不对,如果这样评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有十足的把握,同理可证,有无数的定性分析都是胡说八道。计量模型当然会有适应性,所谓照搬,是学术道德的问题,是人品的问题,而并非计量的问题。


itiszxl:
 
我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认识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本科时由于计量分析模型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学校里的学术权威都是那些“万金油”式的全能的政治经济学家,我十分不屑他们的永远不变的经典学说,对那些由拷贝、剪切形成的无数的定性分析文章也不屑一顾,那时就整天在数学系学习各种计量分析方法,虽然痛苦,但也知道了许多数学模型和自学了各种数理软件,对定量分析工具无比崇拜;研究生后我还是在学习各种数理模型和软件,做了许多自认为有创造力的模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时候我开始对经济学说史非常入迷,读了许多经济学家的传记和著作,这时候我感觉到我才真正进入了经济学的殿堂,也感觉到经济学包含的思想是最重要的,那些有限的经济学大师影响世界的是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他们建立的什么具体的数理模型。从亚里士多德的“致富论”到斯密的“经济人”假说,再到边沁的“效用论”,贯穿经济学说发展的是这些经济学家的伟大思想,难怪凯恩斯也以这样的话作为他著名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总结,经济学家的思想,“不论它们是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着。” (凯恩斯,1936)。在研究生阶段我对定量分析工具似乎有了一些客观的认识,但还是不清晰,但我明白了定性分析的重要性。

再上一个层次后,以及和一些所谓的学术权威及海归学者合作后,我对定量分析再也不迷信了。我知道有一批人为了在所谓的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而闭门造模型,从国外抄一些模型回来后,就不管前提假设是否一致,开始收集数据让一批学生在那里套用,得出了一些结论,如果结果和现实相符那他们欣喜若狂,他们会说模型和现实拟合的非常好;如果结论与现实不符甚至对立,他们又会沉溺在又发现了新规律的快乐中。数理分析在他们手里变成玩具,这也难怪国内一些学者对这些人和他们模型的不屑。

我不是定性分析的顽固派,但现在也不是定量分析的死守者,我觉得对于一个学经济学的人特别是一个入门者,对二者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二者都不能偏废。上面我拿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最好从本科时起,就要对经济学的思想传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思想框架,这是经济学的森林;其实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定量分析工具,这是研究经济学各个分支和专题的必备工具,掌握了它们你就可以观察经济学的各个树木或者是树木中的或个枝节。记住模型越具体,进入的变量越多,则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枝节)就越具体,普世性就越差。

我的观点是:我们即能从宏观上定性的俯视经济学这片森林,又能近视地进入经济学的某个分支,用定量分析方法观察具体树木,但是永远不要夸大定量分析的作用,它只是一个分析工具罢了。
至于“常见的误用数量分析的简单例子”,这个太多了,随便找一个国内以权威标榜的杂志,随便问一个负责任的正规经济院校毕业的经济学老师,他们都会向你举出无数的例子。只不过再去找那些杂志看一些垃圾文章,会花费你太多的时间,这种成本的付出不符合一个理性人的假定,除非你的导师要你去发现它们的错误,以此进入某个具体专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试过效率很高)。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7&ID=72977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