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调剂录取的制度分析

扶风豪士:

一年一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又已拉开帷幕,有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名列前茅者固然欣欣自喜,名落孙山者也心安理得(或从此踏上工作道路或立志来年再战),最苦的是上了国家线但没上学校复试线的那一帮考生。他们要忙着搜寻其他学校的空缺名额,鉴于来年再战的机会成本以及未来的不可预知性,许多人宁可自费也要填补这个空缺。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据笔者估计,每年调剂录取的考生占全部录取考生的10%——20%,部分学校和专业达80%,这个规模是很可观的。

一项制度存在,必然有其合理因素,也即至少它是一个局部最优解。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只存在两类高校:名牌学校和普通学校。下面我们逐个分析调剂录取制度对各参与人的影响。

1、 对于上了国家线但没上学校复试线的考生,能够调剂录取无疑是给了绝处逢生的机会,如果说高考还存在许多非第一志愿不上的考生,那么参加考研的学生则更现实更急迫了,绝大多数人是愿意调剂到一个不至于太失望的学校的。但给定没有录取到所报学校却可以调剂录取,那么对于考前志愿的填报,许多考生是趋向于风险喜好的。这样一来,报考名牌学校的考生过多而报考普通学校的考生过少,即一些“本应”报考普通学校的考生去报名牌学校了。

2、 于名牌学校而言,调剂录取制度使得报考学生平均质量下降但绝对人数增加,它有更广泛的生源基础以选拔更优秀的考生。更重要的是,这会造成竞争激烈的假象,十分有利于该校对外的宣传。

3、对于普通学校而言,如果当年招生名额未满,无疑当年会丧失一些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补贴,从长期来看,不利于该硕士点的建设甚至会引起上级对其存在必要性的怀疑。因此,每年都可以见到一些普通学校派专门人员入住各名牌学校以搜罗正在寻找调剂的考生。

综合上述,调剂录取制度对于三方都是有利的,然而,对于整个教育体制来说,调剂录取制度是否是有效率的呢?

从长期来看,调剂录取制度最大的害处在于它严重削弱了普通学校的教育激励制度。由于隐性生源(调剂)的存在,一个学校不怕招不到硕士,只怕申请不到硕士点。据笔者所知,国内相当多的二三流学校仅仅忙于申请硕士点,而不注重自身教育团队学术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来,现在许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现状是:硕士点过多,硕士生过多,而硕士生导师过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般是:1、提拔一些本来不够资格的教师充当硕导;2、已有的硕导能者多劳,甚至一些高校的硕导,身兼三四个硕士点的导师,每年挂在名下的弟子不下十个。这样“放羊”式的硕士生培养制度,对得起那些含辛茹苦自费求学的有志学子吗?如果不存在调剂,且定期对各硕士点进行严格审核,坚决取缔不合格的硕士点,那么这些学校在申请硕士点的时候,必定会注意到自身的学术能力,更实事求是的办学。

当然,调剂录取制度也不是空穴来风,其根源在于研究生招生名额的配额制度。由于计划经济思想模式作祟,各招生单位的招生名额在报考之前就确定,且存在“向下刚性”(即只增不减),这是假设该招生单位已经确知报考学生的数量以及质量,但有几个学校是在充分调查考生数量和质量之后才确定招生名额的呢?而分数线又在考后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这当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名牌学校超额而普通学校缺额。因此,仅仅取消调剂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制度之间是关联的。要彻底的杜绝硕士点滥设的现象,牵涉到研究生教育与招生制度的方方面面,请大家展开讨论和批评。


菜根毅侍:

调剂制度不是最有效的制度,但在目前相关制度未及时创新的情况下,只能是次优选择了。

可以说是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这就涉及到制度供给者的利益。教育部作为制度制定者有着给学校批设硕士点的权力,如果教育部是以国家长期发展为最大化目标,必然会严格把关;但如果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什么样的学校可以设硕士点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信息不对称),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我们的导师为设一个硕士点或博士点忙于其他各校院部“考察”。

制度供给者是否愿意提供制度供给取决于供给者的成本--收益分析了。如何才能改变教育部的收益函数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请大家来说说看!


张三李四:
 
产权不明晰,就不会有相应的激励制度.

对教授来说,混个博导,硕导干干,事关切身利益,当然热心钻营;对学校领导来讲,多一些"点",那是"政绩",当然多多益善了.

至于学生质量如何,反正这学校又不是我的,管他娘,与我何干?


tigerchen:
 
对教授来说,混个博导,硕导干干,事关切身利益,当然热心钻营;对学校领导来讲,多一些"点",那是"政绩",当然多多益善了.

这里产权是明确的.产品质量是不过关的.硕士点是属于学校,文凭是学生的. 出路无非是两条:1,将来产品(硕士)大众化,打上中国制造的字样.中国人多,以量致胜,立于世界之林.各大高校皆有硕士点,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于国于民皆利.再说,即使没有调剂制度,我想各高校也能招满学生.2,现制度不变,加强博士或博士后培养.到时相对博士就难读一点了.

以愚之见,这也是制度的进化来适应中国国情.


Fairfree:
 
既然是“调剂”,就要再分析调剂后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跨专业或者跨学科的调剂等问题。


张三李四:

这大概也可以算是另一种意义的"投资饥渴"吧,呵呵.


zfmark_2000:

我是调剂录取的收益者,我赞成调剂制度的存在!

其实,一个人的能力在考试中是完全可以检测出来的,如果你考不上,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你的智商可能还达不到名牌高校的要求,所以趁早找个下家,能收下你的!没准你在新的学校里会发现新的岗位啊!

考研调剂是给那些在考研之后,有了自知之明的人,一个补过的机会!它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塌实!


扶风豪士:
 
谢谢各位网友的回复,但正如fairfree所说,各位所批评的与我的主题关系并不太大。

zfmark_2000网友:调剂者是调剂制度的收益者,这在我的帖子里已经说明。但从长期来看,调剂制度伤害了调剂者,因为调剂制度削弱了办学激励使得调剂者所念的学校更坏。我想知道你对我这个命题的意见。


twelve: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假设前提)。对于个人而言,无非是更容易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而已,研究生教育迟早也要趋向大众化。调剂于是就作为一个实现研究生扩招的制度安排而存在。至于有些人所担心的被调剂到普通高校而导致该学生受教育质量的下降,这是基于一种不太牢固的假设而得出的结论:名牌学校的学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要好。我看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质量的高低还是应该交给市场去检验。现实中大把这样的例子:在同一个专业下,普通院校学生找到的工作要比名牌学校学生找到的要好。


zfmark_2000:

其实,被调剂的学校通过调剂到的学生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

从长远来看,对于调剂的考生来说,他们得到了较差但却与他们的实际水平相符的教育。

 


继续讨论: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178&ID=41422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