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若干建议(14条)

  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是改革要逐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利,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分享改革的成果,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新阶段改革观的本质内容。改革不仅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重要的前提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将发展建立在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
  
  一、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实现改革观的转变
  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当前,我国正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证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一个持续的、快速的经济增长时期,又是一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要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认识和解决全面转型时期改革观的转变和发展问题。
  1、从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向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转变。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严重束缚的制度弊端,我们明确提出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由此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不恰当地把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演变为以GDP为中心,重视GDP增长而忽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广大百姓未能不断地从GDP增长中广泛获益。
  ——老百姓从GDP增长中获益的份额在降低,1978-2002年全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7%下降到12%。老百姓收入偏低既会造成国内需求的长期不旺,还会使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
  ——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GDP增长上,严重忽略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去年的SARS危机是一个严重的教训。经济连续25年快速增长,但是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的情况却令人堪忧。2001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公共医疗的平均指数方面,我国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位。近几年,老百姓的医疗费用大幅增长,而财政投资公共医疗的幅度却有所减少。1978年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是85%左右,而目前只有15%左右。
  教育矛盾更突出。建国50年了,我们还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家对教育的投入,2000年时大体占GDP的2.3%,改革开放25年来,平均是2%。国际上120个国家的平均数字是不低于5%,我国的教育支出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尚有450个县的数千万人口未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成为新文盲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002年全国因经济困难影响就学的青少年约为2000万至3000万人。
  ——GDP的增长未能带来就业的大幅度增长,不仅农民工、而且城镇居民就业也难。由此,人们对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实践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增长不等于发展。第二,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发展。第三,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经济的增长到底为了谁?现实的严峻事实逼迫我们必须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地把改革发展的目的搞得很清楚。其实,改革和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要实现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利于广大人民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新体制。在改革的新阶段,只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不够的,只重视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改革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检验改革是否有成效,经济发展是一个方面,最终的标准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是否有根本性的提高。

具体内容请见下载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